【IT168 资讯】 在制造行业中,离散制造业信息化不成功的例子远较流程制造业更多,其信息化水平也远较流程制造业低。在离散制造业,上软件的成功率只有约15%,远低于其他行业的67%。大多数宣称完成了信息化改造的离散制造业实际上最重要的生产部分根本没动,也不敢动。深究之下,不见得是厂商无能、软件弱势,而是离散制造业实有其特殊之处。
一、离散制造业的概念及信息化现状
制造业按其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特点总体上可概括为连续制造和离散制造。相对于连续制造,离散制造的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的加工最终装配而成。加工和销售此类产品的企业可以称为离散制造型企业。离散制造型企业一般都包含零部件加工、零部件装配成产品等过程。它们的最主要特征为: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生物质改变,只是物料的形状和组合发生改变,即最终产品是由各种物料装配而成,并且产品与所需物料之间有确定的数量比例,如一个产品有多少个部件,一个部件有多少个零件,这些物料不能多也不能少。按通常行业划分属于离散行业的典型行业有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等。例如属于生产资料生产的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生活资料生产的机电整合消费产品制造业。在这类企业中,有些企业偏重于零部件制造,我们称之为离散加工型企业;有些偏重于装配,我们称之为装配型企业;有些则加工和装配都主要由自身完成,这类企业无论大小,相对前面两类企业来说要复杂一些。整个离散制造业就是由此三类企业相互关连配套而组成的产业链网络。
信息化在离散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本身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设施层面信息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网络硬件建设,在很多企业这些投资都是很顺利,也是很有成效的;二是工具层面信息化即在网络硬件基础上的工具软件推广,比如文档应用中的文字排版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计算机绘图软件、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用途工具型软件等,这些软件应用不但保障了信息化硬件投资发挥效益,也的确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工具层面信息化还在发展和进步;第三个层面是流程层面信息化,这目前是离散制造业信息化实施的重灾区。
二、从企业流程看离散制造业
离散制造业中产品的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每项任务仅要求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企业一般将功能类似的设备按照空间和行政管理建成一些生产组织(部门、工段或小组)。在每个部门,工件从一个工作中心到另外一个工作中心进行不同类型的工序加工。企业常常按照主要的工艺流程安排生产设备的位置,以使物料的传输距离最小。另外其加工的工艺路线和设备的使用也是非常灵活的,在产品设计、处理需求和定货数量方面变动较多。与之对应,流程制造业的特点是管道式物料输送,生产连续性强,流程比较规范,工艺柔性比较小,产品比较单一,原料比较稳定。
从加工过程看,离散制造型企业生产过程是由不同零部件加工子过程或并联或串连组成的复杂的过程,其过程中包含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散制造型企业的过程控制更为复杂和多变。具体表现为:生产任务多,生产过程控制非常困难;生产数据多,且数据的收集、维护和检索工作量大;工作流根据特定产品的不同经过不同的加工车间。因每个生产任务对同一车间能力的需求不同,因此工作流经常出现不平衡;因产品的种类变化较多,非标准产品多,设备和工人必须有足够灵活的适应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个产品的加工周期较长,每项工作在工作中心前的排队时间很长,引起加工时间的延迟和在制品库存的增加。
在IPAPI.ORG全球推广的企业流程分析理论中,Break Point 被用来描述一个流程的结束点部分,它可以表现为人与人交接、人与系统交接、系统与系统交接,具体形态如下图所示。
▲ 图1 Break Point类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