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闵行启示录: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成功实践

    【IT168 案例】  

闵行启示录: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成功实践

                        上海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准备看病的老人悠闲地看着报纸

           7月的上海,潮湿而闷热。这样的季节不免让人产生低落甚至烦躁的情绪,特别是在医院这样的特殊场合,紧张、焦虑的面容几乎成了熟悉的“惯例”。但在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看到了一种和谐和舒缓的氛围:整洁的环境,有序的流程,不紧不慢的脚步……

  “自从有了这个服务中心,有了居民健康卡,方便多了,看病拿药不用出街道了,”一位老大爷边悠闲地看着报纸,边向HC3i记者讲述道。他在等老伴带孙子来看病。

  经过4年的建设,闵行区区域卫生平台已经显示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一次以信息化为核心驱动的区域医疗改革成功案例。2008年1月,闵行区成为卫生部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试点区,“闵行模式”成为中国医疗改革成功的一个代表案例,其成果和经验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肯定。

  这种“肯定”,源于闵行区医疗改革、区域医疗信息化所取得的实际战果。据统计,2009年,闵行区患者社区出院占医院出院比例高达23.32%,而上海市的平均比例是6.79%,这表明闵行区的社区医疗体系正成为服务居民健康的主渠道。与此同时,居民在医疗上的开销也大幅度降低:去年,闵行区门诊均次费用为91.84元,上海全市的平均门诊均次费用为117.88元。

  由于建立了完善的慢病监控、孕婴管理、肿瘤筛查管理信息体系,使得百姓的健康得到保障,实现了预防为主的管理目标。闵行区卫生局局长兼党组书记许速在一次报告中总结:2009年,闵行区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达到了100%(上海市平均管理率为45.21%)、糖尿病管理率高达82.8%(上海市平均管理率为37.2%)、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至0/10万人(上海市平均为9.61)、婴儿死亡率为1.49‰(上海市为2.89‰)……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成功实践以及管理决策层的智慧和努力?一时间,闵行区域医疗改革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参观者、“取经者”络绎不绝。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储继志主任介绍说,前前后后的参观者有300多批,就在HC3i记者采访的前一天(7月11日),卫生部陈竺部长还专程来到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视察工作,对其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闵行模式”对中国医改有哪些借鉴意义?对中国医疗信息化、特别是区域医疗平台建设有哪些启示?谁导演了这一成功的实践?

闵行启示录: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成功实践

上海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景

  新医改目标

  2009年4月6日,历经3年酝酿、争论,中国新医改方案终于正式公布。回归公益、推行医保、彻底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成为新医改的目标和方向。

  新一轮医改8500亿巨额财政支出,2/3将投向医疗服务需求方。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当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8500亿,是未来三年各级政府投入的合计,而且为增量投入,首先用于支持五项重点改革。即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用三年时间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其实,我们国家的施政目标从来是为人民服务、以百姓的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为发展方向的。有了目标,剩下的就是用什么方法去实现这个目标,这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比制订目标更加重要。

  “从国家的层次看,国家对卫生发展的目标非常明确,”许速局长说。“我国的医疗改革就是要让百姓得利益,提供居民的健康水平,改版落后的医疗机制和医院运营模式,把中国的医疗保健战略从治疗为重心转移到预防为主上来,这个目标非常明确,也非常正确。但关键是,实现这个目标难在哪里?如何达成这一目标?”

闵行启示录: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成功实践

                                               闵行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闵行区面积37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9个镇和1个市级工业区;常住人口20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88.6万、流动人口91.7万、人户分离16.7万、外籍人士3.4万;全区有综合性医疗机构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所,卫生专业技术机构5所。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实现医疗改革,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太难的事。但许速用“困难重重”来形容他四年来的工作感受。

  许局长本身是一名医生、一位眼科专家,还曾任过医院院长,对中国医疗的现状和痼疾有深刻的了解。闵行区卫生系统搞信息化,许速的切入点就是信息化,他的“手术刀”就是新技术。

  没有信息技术这个利器,医改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是许速在这四年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机械代替了人手,蒸汽机车代替了马车车轮。当英国等发起国在这场革命中渔利全球时,旧体制的中国显得千疮百孔。

  紧跟着,以电气时代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了,飞机起飞了,电报和电话相继诞生,世界变得更“小”了,欧美列强对世界进行了第二轮的瓜分,而中国也在专制的帝王统治下,进行了艰难的维新和变法,最后导致清朝“禅让”出局。

  自20世纪中后期开始信息技术革命是一次更加重要的技术革命,这场以信息化为表征的革命让世界变得更加透明和高效。计算机和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中国紧紧地拥抱着这场革命,这也是中华民族腾飞的一个契机。

  新医改已经明确把信息技术当初了医改的一个重要支点。“信息技术的突破、信息技术的方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机制,我们认为,这种突破可以加速医改的成功,加速社会的变革,”许速说。“我们将最新的信息技术、最新的管理方法用到闵行区的卫生改革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并不是我们的‘创新’,只是我们的借鉴。”

  技术让管理更有生命力

  许速介绍说,闵行区的医疗改革,就是把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自助服务技术、金融管理制度等最新的成果进行有机应用,使得这些技术能在为满足百姓的健康需求中,起到实际的功用,这就是医改的正确方法。

闵行启示录: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成功实践

                            闵行区建立起了12个健康小屋,居民凭健康卡可免费体检。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