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佳德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三步曲

项目实施三步曲

  第一步:前期讨论和流程确定。2004年10月,海鼎项目组前往时佳德物流现场进行第一期的流程讨论和调研工作,之后回公司整理客户需求,并搭建测试环境,同时等待时捷物流二期仓库的建设,计划实施期定为2005年9月。在佳德第二期仓库的建设中海鼎共同出谋划策,提出了一些的改进建议,使第二期仓库的布局更合理,以便于系统的实施。

  2006年8月30日,海鼎项目组前往时捷物流现场进行第二期的流程讨论和岗位职责的讨论,一起确定了收货,配货,退货等一系列流程,以及岗位的设定和人员考核等。并把整个流程和职责规划在ARIS里实现了建模。在讨论的过程中,海鼎项目组提供了物流仓库搬迁方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并计划在10月底进行物流仓库的搬迁和系统的上线。

  第二步:实施测试系统并整理基础数据。在切换佳德物流信息系统的前期,海鼎项目组按照各自的分工展开工作,包括搭建测试库并测试、整理基本资料、培训系统和程序修改等。在这过程中,佳德配合默契,在保证硬件及时到位的同时,也保证了流程讨论和培训各环节的人员到位。在整理基本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系统的拆零拣货位不够。实际仓库中设计的拆零拣货位,刚开始的时候是不包括贵重仓的,小于实际的分析后拣货频率在60%的商品数,或者说系统中应该要预留一部分拣货位,作为新商品之用的比较少。

  海鼎和佳德项目组经过确认,淘汰了将近80个商品,保证了系统的拣货位,同时也可以提高库存周转和减少资金占用。

  商品基本资料属性不准确。商品基本资料的属性包括长、宽、高,由于时佳德原来没有精细地关注这些信息,导致在收集资料的时候,资料没有收集准确,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去测量商品的长宽高,特别是不规则的商品。海鼎项目组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方法,也借鉴了其它客户的一些方法,帮助佳德人员把商品属性搞准确。

  另外,经过海鼎人员的分析,根据商品的拣货频率确定了商品的拣货位,属于高频还是低频,并且规划了商品处于高频或者低频的什么位置。这些方法还需要在实际运作不断调整。

  第三步:切换系统并作运行跟踪。对于不同的商品,海鼎项目组和佳德物流一起确定了不同的切换方式。比如整件商品,是采用盘点的方式直接盘入到物流系统的,而其它的拆零商品是通过收货的方式进入物流系统。采用这样的切换方式是因为,整件商品比较集中,能很快把货品从旧仓库处理到新仓库,如果是收货方式的话,效率会不高;而拆零商品比较分散,如果是把货品搬到指定位置,然后再盘点的话,这个工作还不如收货快。

  在切换过程中,海鼎项目组和佳德流经常通宵达旦。切换完成后,后续的运行跟踪需要大工作量。切换后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库存不准确。其中现场操作的不规范是最大原因,比如商品上架的时候提示的货位是A货位,但是操作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放错这个商品的影响,于是就可能随便放了一个B货位上,这样就会导致:商品库存不对,整件商品的补货不及时等;拣货人员按照拣货标签拣货,但是拣货的时候没有按照规范,导致拣货位上的货品摆放不整齐,很容易损坏商品;拣货人员把多拣的货品,随便摆放,影响其它人的拣货等。另外,整件拣货区拣货完成后的盘点,因为商品规格按照原来的思维作实盘,导致盘点不准。

  这些问题在跟踪过程中慢慢地规范了起来。对于物流的现场管理,一定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保证。我们得到一个经验,一定要在切换前就订立好现场管理制度,保证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

  新系统,新效率

  收货效率大大提高。采用RF作收货后,现在平均一天的收货金额为200万,数量为40000件,约100托盘。约是原来上系统前收货能力的2倍。

  支持更多的门店和拣货。原来一天的配货门店只有200-250个,现在配货门店在从350多家店。

  拣货时间缩短,人力节约。原来120万的配货金额要从早上一直拣到晚上,需要将近17个小时。而现在一天120万的配货金额,从早上7点30开始补货,大概10点开始拣货,一般在晚上19点就可以结束。总共约8个小时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拣货的时间。

  拣货效率提高。拣货效率从原来需要几分钟一个门店,到现在大概只要55秒就可以拣完一个门店,而且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拣货错误率已经从原来的万分之十降低为现在的万分之四。

  钟兆峰介绍,佳德物流面对成绩并没有放慢脚步,正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目前,在多个城市拥有分物流中心,将逐步建立起物流网络。在现有高效率的基础上,佳德物流下一阶段的目标是:TMS(运输系统)的应用,整合现有的自有车辆和租赁车辆的管理,实现出车效率、出车次数、车辆满载率、门店集货区流转效率等的优化;整合内部员工的工资和奖金的计算,达到自动在HDWMS系统里进行计算和优化;逆向物流的应用,整合所有的物流筐的管理;第三方业务的整合;发展其它的业务,比如,宅配等。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