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智慧医疗的叠加效应

  【IT168 信息化】

  互联网与医疗卫生领域的联姻,产生了奇妙的效应。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卫生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运行效率较低,同时绝大多数的优质资源集中在城区。这一现状造成了全国普遍的难题群众特别是基层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智慧医疗的叠加效应

  3年前,鄞州区也有着同样烦恼。

  3年后的今天,鄞州区建起全省首个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平台,着手解决这一难题。

  这个平台将全区2家综合性医院,疾控、卫生监督及妇儿保健3个公共卫生部门,23个乡镇卫生院及下属的27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织成一张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的大网。这不仅实现了公共卫生、医疗单位的居民健康信息条线整合,还实现了区、乡镇与村卫生单位中居民健康信息的纵向整合。

  智慧医疗带来了超乎预料的叠加效应。

  “激活”现有医疗资源

  挂号、划价与付费、取药排队时间长,而真正的看病时间却很短,这就是为群众所诟病的“三长一短”现象。

  “让信息走在人的前边,能让机器干的活尽可能让机器完成。”姜山社区医院院长朱绥清楚地记得,在医护人员的质疑声中,3年前该院作为试点开始启动门诊和住院流程信息化,把就医挂号、开处方、付费、检验,出入院窗口、住院部医护工作站全部实行电脑联网。短短数月的试运行后医护人员的疑虑一扫而光。

  排队最长的中医科改观最为明显。过去,病人得拿着接诊医生手写处方,在划价、收费处各排一次队,重复录入,随后才能拿着这张纸质处方到中药房排队抓药。现在,接诊医生问诊搭脉后,在处方模板上操作,完成电子处方。同时,这张处方被传输到划价与收费处、中药房共享,自动生成费用。电子处方省掉了两次重新录入,划价与收费、候诊时间大大缩短。

  朱绥说,原本需要8个人的收费窗口现在只需4人就能胜任。病人整个就医时间比以往减少了一多半。

  内科主任田春艳说,信息化不仅提升了诊疗速度,还让诊疗更加精准。不用手写处方、开化验单,实时共享化验与检验结果,田春艳一天比过去能多看30来号病人。

  近两年来,在人员和设备基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该院门、急诊量和住院人次增加六成多,门诊大厅和诊室鲜见排队长龙。

  信息化成功“激活”现有医疗资源,使之产生增量效应。如今,这一门诊和住院信息化系统在鄞州区23个乡镇卫生院全面推广。

  信息化也让群众“减负”。鄞州区农村(社区)医院检验单网上查询两年来,让150万人次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可网上查询项目涉及门诊、住院的各类检验报告信息,包括临床检验、生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血液病检验等上百个。

  优质医疗资源随时下乡

  “全国人民奔‘协和’”,这是人们信任优质医疗资源的生动写照,也折射出农村医疗资源薄弱的现实。绝大多数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服务半径有限。如何拆除地域的藩篱,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半径呢?

  借助互联网,鄞州区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随时下乡。

  三年前,薄弱的乡镇卫生院影像队伍好比是鄞州卫生系统的一块短板。2007年的一项调查表明,63名乡镇卫生院放射科技术人员中,中专以下占2/3,专业搞放射的只有33人,大部分由外科、B超医生兼任。由此带来乡镇卫生院影像误诊、漏诊较多。

  该区利用互联网和远程影像技术构建起网上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以鄞州二院放射科为中心端,各社区卫生院通过网络进行影像数据的远程传输。

  病人只要一次拍片,图像报告联网的各医院都可调阅。病人在社区卫生院就诊,放射检查图像实时传输至中心端的鄞州二院,图像质量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授权医生审核、监管,诊断报告实行两次把关。

  目前,全区已有22家社区医院与鄞州二院联网,每天约有1000张CT、X光片等影像资料通过网络实时传输、集中存储,统一审核诊断报告。

  “联网后,授权医生可异地阅片、诊断并出具报告,大幅提升其工作效率,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高级人才的作用。”区域影像诊断中心的发起者、鄞州二院放射科主任陈俊波说,出具的诊断报告更为准确,漏诊、误诊明显减少。从2008年1月至今年7月,该区影像诊断中心已审核报告136270例,报告修改率约35%,漏诊、误诊纠正率约3%,医疗质量安全得以保障。

  农民在“家门口”医院得到区级影像专家的会诊“把脉”,不仅少跑了脚头,也省掉不少重复检查的开支。

  同时,全区的医疗短板乡镇放射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图像报告联网后,犹如一个庞大的网上资料库,开通在线病例讨论、历史病例学习及在线会诊等功能,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放射诊断医生工作、培训两不误。今年,姜山、茅山与横溪卫生院的5名放射科医生因业务过硬被授权为审核医生。横溪卫生院的小王医生说,在反复的读片错误甄别中锻炼识破病灶的能力,每月的病例追踪和集体读片,好比是与高手过招,这样的学习解渴、管用。

  今年7月,以鄞州人民医院检验科为中心端的区域检验信息网络初步形成,通过这一平台来自8家医疗机构的15名检验专家对全区30家医疗机构检验质量实时监控和评价。鄞州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汪一萍说,目前监控的有27个生化项目、5个血细胞检测项目、11个尿液检测项目,明年将进一步拓展。

  健康管理,心中更有谱

  为近50万农民建立起生命全周期的电子健康“活档案”,让鄞州区的社区医生在健康管理时心中更有谱。

  社区医生朱永琴带着3G笔记本电脑入户随访。在曙光社区郁秀菊的家中,用郁大妈的农保卡刷过读卡器,屏幕上跳出她的健康档案。“现在,村民在区里任何一家医院看过病,用药、检查等信息都会在健康档案里显示。”朱永琴说,过去由于健康信息不完整,许多健康干预犹如隔靴搔痒。现在,大至用药、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小到体重、腰围等样样都有。

  社区医生蒋明利说,过去进村随访得背着一大叠的纸质健康档案,一上午只能走访四五个村民。回到服务站,还得一一整理数据,按色标分类将这些健康档案归类放置。现在,笔记本电脑一带,所有村民的健康档案都有了。随访时,有翔实数据和图像变化的健康档案,成了她说服农民直观形象的“武器”。已有11个村民在她劝说下定期服降压药,饮食清淡、低盐。

  如今,蒋明利管着岳童、湖山2个行政村的公共卫生,一年多来建起近700份慢性病健康档案,平均每月随访400人次。而这样的工作量在以前是难以实现的。

  信息化也让健康管理能力得以“升级换代”。

  来自姜山卫生院的一组数据表明:实施数字化管理后,辖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总体呈下降趋势,服药率由原来的27.4%提高到84.29%,高血压控制率达到67%。在册管理的1467名糖尿病患者中,规范管理率达到97%。今年前10个月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率在六成以上,而两年前同期的数据仅为36%。

  医疗监管,一竿子到底

  集网络办公、财务管理、药品管理、监督执法、健康管理、医院管理、疾病控制于一体的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使医疗监管一竿子插到底。

  鄞州区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深有感触。管着辖区内数百家医疗机构业务、医疗质量和用药,医政科是卫生局里最为忙碌的科室。过去每到年底考核,全科6个同志全部出动,仅23个乡镇卫生院跑一遍就得20多天,还有众多的数据统计报表,得一遍遍地打电话催。现在坐在电脑前,各家医疗机构、科室至每个医生工作站的诊疗情况一目了然。

  现在,就诊量、医生用药及检查检验情况、医保基金使用、财务结余等等,医院业务运作的每一项数据都可实时监控到。

  药品使用是监管的重点也是难点。过去,药品超常预警由各医院自行统计上报,疏漏难免。如今,网络从入库、每个医生工作站的使用、库存量、过期期限等全程跟踪每一种药品。网络使限制大处方、滥检查的实时监控成为现实。

  另外,智慧医疗中的药品管理系统可对患者一个月内的同类检验检查信息及两周内重复或超量用药等诊疗信息通过医生工作站发出警示。

  目前,警示范围覆盖29个常用检验指标及大型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将鄞州区医保用药全部纳入提醒范围,重点警示抗生素类药品使用。

  鄞州区卫生局副局长陆国咪说,智慧医疗不仅能监测个人身体信息,也能避免医院间重复检查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数据档案,并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分配资源,以便科学决策。

  可以预见,鄞州这场投入6000万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记者观察

  创新,唯有理念先行

  智慧医疗的“鄞州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

  它的推行至少有两重意义:它不仅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机构依照行政关系形成的区域和部门条块分割的格局,打破了长期以来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以本单位为中心形成的业务信息壁垒,打破了以往城乡之间因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造成的质量差异和信息障碍。同时,它也为每一位市民构建了从人生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终身健康信息链,构建了患者从健康到患病、再到康复的全过程诊疗康复信息链,构建了从村、乡镇到区的符合区域一体化潮流的网络医疗协同信息链。

  为何鄞州能得风气之先?记者认为,关键在于理念的更新,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在这场区域卫生信息化实践中,处处能看到鄞州区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从过去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向病人、健康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转变。

  发展区域医疗是新医改政策的重中之重,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号角已吹响。

  链接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进展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被公认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已有多个地区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探索。


  北京:2007年9月,北京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试点项目启动。该项目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德外社区服务中心及展览路社区服务中心组成,覆盖附近23万居民。针对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建立起由北大人民医院11类疾病专家与社区全科医生共同组成的疾病管理团队。

  厦门:建立起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主要做法是以市民健康管理为主线,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以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为技术支撑,涵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卫生决策信息系统等的区域卫生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2008年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在该市36家医疗机构投入试运行。仅诊疗结果共享一项就节约重复检查、拍片、冲洗、打印等费用2100万元。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