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开放的三网融合之电信广电融合的根本

【IT168 评论】  编者按:伴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一时间三网融合已成为最受瞩目的国民话题,但三网融合究竟出于何种背景,三网融合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影响实现三网融合的障碍是什么,又如何解决呢,实现后又能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本组稿就将带您回顾我国广电、电信的过去、审视现在的发展、憧憬美好的未来,共同打开三网融合的绚丽世界。

  为什么国家会给广电的发展提供三年保护期?因为电信和广电的竞争是有差距的,根本不是一个起点上。从三个方面就能印证这一观点。

  一是时间上的差距。自1993 年到2010 年中国电信业改革发展经历了17 年的历程,而广电从2001年开始发展数字电视到现在也仅有10年的时间,从发展时间上,对于广电而言,这场竞争显然是不公平的。

  二是竞争状态的差距。电信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多年的市场化运作已经锻炼出了成熟的市场运作方式、娴熟的市场操作手段,及一批高效运作的企业员工。可谓上有有高度有远见的战略战术,下有高效执行能征善战之士。由此电信已经是一个相对非常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实体,犹如一个全副武装,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兵团一样。广电离打造出这样的可以竞争的运作实体的时间估计不是三年就能实现的,虽然之前国家要求台网分离,网络公司企业化运作,结果到现在发展成了一个半事业半企业的公司。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运作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形式是无法发挥一个企业真正的战斗力的。在这种企业性质下,到现在也没有形成初步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更不用说是成熟了,市场化手段也严重不足,更没有市场化人才及技术人才,就像没有经过训练、连枪都没有摸几次、队列都不会排的老爷兵。

  三是技术发展的差距。今天的广电就像当年的电信,都是从事业向企业过度,电信当年的改革发展也是非常艰辛的,克服了传统国企很多典型弊端: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内部激励与制约,粗放经营,预算约束软化等等,而且当时正是中国刚刚加入WTO之后,外部和外部的事情都是繁杂而让人迷茫的,电信当年经历的并不必广电今天要面对的少。而电信之所以能够得以快速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的大发展。电信业属于高技术行业,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低劣可以确定企业经营的成败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先进的技术一定会取代落后的技术,并且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可,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国内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从业人员接近40万,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比重达到70%左右,能够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地市以上的电信公司经理阶层大约80%来自计划建设或者运行维护岗位。这大概就是电信的技术为什么能够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当时甚至出现了技术决定论的情节,这种情节显然是偏激的,但从中可窥一斑,电信技术基础的强大为以后的业务运营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广电的技术和电信比起来可真是天壤之别了,广电的技术人员多数只懂得模拟信号的一些基础知识,对数字信号的知识绝大多数是知之甚少,这种薄弱的技术基础成了广电发展的短板,而且必须成为当务之急。不然广电的技术一定会给发展拖后腿,甚至影响产业发展的方向。有些广电因为当时技术水平低,选用了性能比较低的方案,鉴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又不能否认自己的认知偏差,只能是维持现状。也正是这种无法正面面对问题的状态,让广电的技术改革举步维艰。

  当年电信面临的是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化的竞争,而如今只是一个电信就把广电吓个半死,这不能不让人警醒两者之前的差距。同样都是高科技行业,电信的底气来自于先进的技术及不断的创新,而广电只能以差距太大为由不断寻求国家的保护,但是国家对广电的政策支持会越来越少,一如当年对电信的政策支持一样。国家只能扶植你起来,一味的黏在国家的怀里是不可能自立自强,也会让国家不堪负重。

  如今电信在实现三网融合方面根本就不存在多大的技术问题,IPTV、网络电视也只是受到带宽的限制,广电引以为核心竞争力的片源问题也根本就不是电信发展的障碍,甚至比广电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双向互动点播做的也非常出色,而双向、网络本来就是电信的老本行。相比较而言广电的技术在三网融合中处于一个很低的程度,在机顶盒上开发的上网功能不仅受到机顶盒硬件性能不高的制约,也被机顶盒软件束缚着。不开放的软件技术的长期存在让机顶盒各种软件的开发受到了严重束缚,也延缓了硬件的更替。可以说,在机顶盒上实现上网功能老百姓对这个评价肯定是很差的,因为在涉及互联网方面,两者差别确实太明显。

  在与电信的参照下,广电的技术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提高技术也成为广电目前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打破瓶颈,提高技术的唯一办法和首要任务则是打破技术束缚,以开放的技术迎接未来的发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