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评论:世上是否真的有协同?

【IT168 评论】  这事还真的有,而且对协同的需求还非常大,只不过它还是个潜在的和隐性的市场冠军。

  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个市场的释放呢?这事只能怪厂商把用户误导了,我们给OA穿了个马甲,而且马甲的款式还都一样,这样包装亮相后的协同,也许对政府政务还能用,但与企业所想相差甚大,尤其对中小企业,与其经营关注没有多大联系,所以这东西基本没用。

  中小企业,全国有1000多万家,这还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它们占了国内企业总数的99%还多;如果我们置它们需求而不顾,都挤向每年万把千家大企业的释放量,即使再过三五年,这个市场也不会有多大进展,搞不好还会萎缩,吆喝累了就干别的去了。

  的确,企业的所属行业、形态、经营方式千差万别,普适化协同产品的市场细分、抽象与建模并非易事;但硬要将其拔高到一个管理理论高度,再论证其适合所有企业,拐了一个大弯,说者累,听者也难以接受,落地难是目前的状态。

  再回到企业或组织的角度看,从业务流程、执行、现场力、运营,过程可视化,到经营质量的提升,所有这一切,靠的就是协同。协同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大的方面就两点;效率和效益,效率容易理解,也就是比别人动作快;而效益是广义的,简单说就是好处。如果这样讲还是觉得比较抽象,我们可以从协同本身来分析。

  给协同下一个准确的文字定义,意义也不大,我们就从协同的特征和特性说起,将协同特性概括为几个关键词(可能丢失了有用的信息),再向应用展开。协同的主要特征,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共享、协作和关联。

  共享:概括讲,共享的是信息,企业中信息有多个层次,共享也是有一个范围的,有哪些信息需要共享的?不共享会怎样?相信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员工,都能从自己工作历程中找到负面的案例(比如:将问题暴露出来,这是否也算作共享呢?)。

  协作:通俗说就是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技能、经验或知识,加入到一个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是互补的、可融合的。

  关联:所谓关联可以理解为把事串联起来,企业业务都是各个专业、岗位、工序相关联的,可将其称为“业务链”,高质量运营的绩效,来自业务链的协同质量,而不是单个环节的质量,最简单的关联可以是一个任务。

  既然协同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为什么现在才强调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呢?答案是:时代特征所赋予的,也就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

  所以说,协同是互联网时代,企业新的工作方式;协同也是生产力,协同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

  经过抽象和梳理,我们就能列举出协同给企业带来的N种应用,更多的应用是企业在经营中自己总结的。所以,协同软件所能提供的只是一组协同工具和工作环境,来帮助用户承载业务和经营活动。在后续章节中,会将企业经营的各个专题与协同相关联起来讨论,如:OA与协同、运营与协同、管理与协同、知识与协同、现场与协同、业务链与协同、运营质量与协同、可视力与协同。。。。。。,还有没有研究到的企业关注点。

  具体到协同产品,我们至此也许明白为什么会有组织结构、知识管理、文档管理、协同空间、EIM、执行管理、流程表单、工作日志。。。这些熟悉的模块名称,我们不应到此止步,应该向应用和组合应用推进;这些模块本身的设计,也会更加吻合用户的工作方式,形成新的工作习惯。

  也许到一定阶段,大家的产品又会出现同质化现象,但是不要忘记: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软件模块,甚至功能本身都属于“硬件”,一定会趋同的;真正给用户带来价值的应用,才是“软件”,这种软件是有生命力的,带来的价值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是形成“协同”市场的基础。

  在IT行业来分,协同软件的市场是完全独立的,即不依附于ERP、CRM、HR等其它领域,并比这些品类的软件,离企业中的人是最近的、最常用的,甚至可以为其定义一个新的品类: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方式。

  企业的信息化,应该从协同开始,从中小企业的协同开始,这个环境条件是具备的,90%以上的企业可以接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协同不是功能较多的,协同软件更不是;它只是互联网时代,企业或组织的一种新型工作方式。也许有人会担心,用户的信息化水平还没有到使用协同软件的能力,这也许是软件不匹配用户当前需求,也许是搞得太复杂了。回顾互联网的早期应用,谁能否认Email不是一种最实用的协同工具呢?再说复杂性,看一下淘宝网的交易过程,好像还很少听说因为操作太复杂,而无法在上面开网店。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