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如何用信息化统辖汽车企业生产计划管理

    【IT168 信息化

    随着全球性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不断变化,汽车产品需求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汽车市场消费主体也将进一步向私人购车倾斜。我国汽车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经济规模、产品开发能力、生产技术水平上,还是在经营管理、销售服务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为了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汽车行业企业应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来促进产业升级。

    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厂商已经基本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经营上普遍采取汽车联盟和本土化战略;零配件采购上实行全球化、模块化;生产管理上采用“准时生产技术”和“敏捷生产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式。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部分还局限在国内,由于条块分割,即使是在国内也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整车生产企业都有独立的生产体系,零部件工业存在多种标准体系和配套体系,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管理粗放、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

    一、我国汽车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

    我国汽车企业具有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整车进行单台档案管理和质量信息的全面跟踪;汽车生产属于典型的混合生产类型,既有生产线装配、又有冲压件生产,生产计划实行混流排产,配件一般有较固定的供应商或外协厂,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比较复杂。

    少数企业管理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实现了财务物流一体化、售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ERP系统的建设;然而,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存在一些有待解决问题。

    (1)基础数据不完善

    “一物多码”导致库存有实物,但是不能被领用,同一个配件一方面积压在库房锈蚀,同时有可能采购部门还要紧急采购。

    “一码多物”可能会出现按照物料编码送到售后服务点的实物可能不是修理所需的配件,导致售后服务响应和服务成本的增加。

    产品结构不准,或者造成多余采购,或者是生产缺件停工,而且还会导致成本失真,给成本核算带来很大隐患。

    (2)生产计划编制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汽车企业生产过程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过程。其中,总装、喷涂和焊装的生产模式主要是按照生产线流水作业,按照生产线节拍、工位送料的方式来组织生产,是一种准时化生产方式(称为JIT方式);而冲压车间的生产则不同,轮番生产近千种冲压零件,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组织方式(称为MRP方式)。这两种不同的生产特点,构成了我国汽车企业的混合式生产计划组织的特点。我国国内典型汽车生产示意见图1。


图1 国内典型汽车生产示意图

    部分企业为了简化生产过程,除了总装、喷涂、焊装和冲压四大工艺环节,其他环节主要采取外购、外协的方式,使得企业管理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装焊、涂装、总装能够做到有序生产,并为生产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抓住了产品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的价值链体系。

    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大,销售预测准确性不高,销售指标比较机械,生产计划安排比较粗放,造成生产计划不准确,容易造成积压和脱销,不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而变化过频的生产计划,会造成采购、生产、物料配送工作的混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外,计划体系基本上是一个按台套生产的计划管理体系,因而不能按照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提前期来安排采购和生产任务,加大了库存和资金的占用。

    (3)用信息技术模拟手工管理

    现代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仅凭手工管理是难以实现的。部分汽车企业存在一些粗放式的管理,原因之一在于大量的信息难以凭手工管理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因此,要提高生产计划管理水平,必须将生产计划管理优化和信息化建设合在一起。通过引入IT技术,通过ERP系统,进一步提高生产计划管理的水平。

    但是,如果仅仅是用计算机管理来模拟手工管理,又难免陷入“IT”黑洞,因为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是很高的,计算机管理的特性与手工管理的特性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建立在比手工管理更为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上,而且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此外,在实施信息化系统时,还需要不断进行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优化,使信息化系统与现实经营模式能够融为一体。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