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农行抢夺蓝海 打造“新网银”

  【IT168 信息化】

  2009年的夏天,国内银行业展开了一场网上银行(以下称“网银”)资费之战,弥漫于行业的火药味仿佛加热了这个夏天的温度。

  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称“农行”)没有加入资费战争,却趁着市场热度推出了新一代个人网银系统和企业网银系统。11月初,农行又完成了新版企业网银系统的首次优化升级。


  更新网银系统是农行“新一代网上银行”项目的主要内容,这个项目又是其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对于眼下炙手可热的网银业务,农行到底有什么样的改进思路呢?


  市场诱惑


  各家银行竞相投入价格战,无非是为了博用户欢心,争夺市场。毕竟,在银行业人士看来,网银未来可能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营收来源!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08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国网银交易总额达到317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务总额的30%,大有替代柜台服务之势。该机构还预测,今年中国网银交易总额可望达到440万亿-450万亿元。


  回想时间刚刚迈入21世纪的大门时,国内银行业只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几家财力雄厚的银行开办网银业务。如今,网银在我国中小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迅速普及,成为常规业务。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农行是网银业务起步最晚的一家。2002年,农行第一版网银系统才正式上线。但发展到2006年,农行网银业务年交易量突破25万亿元,注册客户达到250万户。


  数字证明了农行网银业务的客户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在节节攀升。与此同时,农行网银业务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改变。2006年我国开展网银业务的银行数量,已经从最初的几家猛增到57家,业务功能也从简单的查询、转账等日趋多样化。


  进入2007年,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对便捷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深入,农行意识到,为了继续保持网银业务的领先地位,顺应市场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展其业务流程和产品范畴,针对网银产品的易用性、可扩展性和多渠道整合做进一步的改进。


  在此期间,有信息化专家提醒农行,网银系统是网银业务运转的基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对网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农行下定决心对网银系统进行一次大改造。


  技术改造


  既然是大改造,农行不惜重新梳理网银系统平台的基础构架。但问题随之而来:新的网银系统是继续使用原有的Java平台,还是启用微软.NET平台?


  开发平台对于新一代网银系统的设计、开发及最终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来自该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和软件开发中心的人员坐在一起,反复比较,为此着实争论过一番。


  坚持继续沿用Java平台的一方认为,不更换原有平台可以降低项目风险,而且Java语言简单易用,应用开发难度低;赞同选择微软.NET平台的一方则强调,从网银系统长期的性能和开发需要来衡量,微软.NET平台更符合农行的要求。最终,经过各方专家评审后,微软的解决方案得以胜出。

 

  平台选型的问题解决了,数据库改造也马虎不得。从起步时算起,农行的网银业务,无论是交易量还是客户数,每隔几年都要翻一番。未雨绸缪,为了应对日益增大的业务压力,农行决定引入微软的数据库软件来承担记录网银系统日志、历时数据查询以及报表数据采集等三方面的任务。


  其实,农行安心与微软合作,也是因为微软是它的老相识。据农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刘国建介绍,早在2001年,农行就与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方面展开了合作。2004年,农行筹备第一代网银系统时,也得到了微软的帮助。


  2007年8月,农行新一代网银项目正式启动。历时近两年后,今年6月13日和7月5日,农行新一代个人网银系统和企业网银系统顺利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


  经过短短四五个月后,新网银系统相比过去的老系统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以处理个人网银业务为例,新系统6台PC服务器,平均10%的CPU使用率即可支持所有用户访问;而在原有的Java平台上,同时段下的同等配置,CPU平均使用率均超过70%。


  今年,农行网银业务交易量突破100万亿元,拥有个人注册用户1000万,企业用户50万。微软数据库也切实分摊了原有数据库的巨大压力。它平均每小时能轻松承担50万条数据量的写入操作,高峰期更达到每小时100万条左右,同时承担了30天内交易历史记录的查询任务,处理数据量大约为2.4亿条。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