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SCM模式

    【IT168 信息化

    1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1.1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

    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这种经营模式,随之的是“横向一体化”思想的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只关注其核心的竞争能力:产品方向和市场。至于生产,只抓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甚至全部委托其他企业加工。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estiva车就是由美国人设计,在日本的马自达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件和装配,最后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制造商把零部件生产和整车装配都放在了企业外部,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其他企业资源促使产品快速上马,避免自己投资带来的基建周期长等问题,赢得产品在低成本、高质量、早上市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由于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此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SC)。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降低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上;订货一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链管理各个的节点的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0%以上,等等。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完全得益于供应链企业的相互合作、相互利用对方资源的经营策略。采用了供应链管理模式,则可以使企业在最短时间里寻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赢得市场,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那些在零部件制造方面占有独特优势的中小型供应商企业,将成为大型的装配主导型企业追逐的对象。显然,这种竞争优势不是哪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综合能力。

    供应链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以后,近年来随着制造的全球化,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由于受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及用户需求等的不确定性的增加、技术的迅速革新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管理虽只提出十几年,但已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其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供应链管理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史提文思在1989年提出的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一种集成的思想,包括在企业内部集成和在企业外部集成,这是供应链管理的萌芽阶段。在这期间,供应链整个链条各相关成员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

    第二阶段:供应链管理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期)这时,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之间有时存在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导致供应链管理的绩效不高,并使整个供应链削弱了竞争力。在上述初步形成阶段,信息流在向上传递时发生信息曲解现象及顾客不满意现象。信息不能有效共享,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障碍。    

    第三阶段:供应链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前一时期提出的协调供直链,主张各合作公司之间一致“协调对外”。而合作伙伴关系则强调与尽可能少的供应商合作,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则是分步骤的、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评价过程,并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的企业大多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

    1.2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Supply Chain 是用信息集成观对企业活动的一种描述,即在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业务伙伴之间所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覆盖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包装到支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则是对供应链所涉及组织的集成和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简言之,供应链管理就是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活动,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是供应链的组织(企业)和它们之间的“流”;应用的方法是集成和协同;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最终是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