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跨越信息化门槛 软件选型要玩个性

    【IT168 信息化

    “中小企业做信息化是找死,不做信息化是等死”。

    的确,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像大中型企业那样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花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去购买一套软件是不太现实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次性过大的投入会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和较高的投资风险,何况还需要为这些软件的维护和管理支付高额的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这些问题无形中抬高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和现状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小企业排徊在千篇一律的普及版管理软件面前,要么被迫“削足适履”地适应普及版软件的所谓“标准化流程和标准化模块”,要么“心不甘情不愿”地掏出更多的银子来购买开发商的“一对一”的二次开发服务。这种定制服务的价格有时甚至比软件本身还高。尽管如此,开发商更多的时候都不愿意做二次开发,理由是“流程不规范,服务困难”。

    看起来,千篇一律的普及版软件似乎就是囊中羞涩的中小企业的宿命。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直以来,许多中小企业连一名起码的从事软硬件维护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都没有。要让中小企业老板为这些计算机人才单独去建一个信息技术部门,或培养一个信息主管、CIO什么的,仍然是不太现实的。

    中小企业业务的灵活多变是众所周知,不仅不同的企业彼此存在差异,就是同一个企业,前后也有可能不同。比如,一家企业半年前还在做家具,半年后就改卖墙纸,三个月前还是洗脚房,三个月后改做餐饮。业务变了,其管理流程可能跟着发生变化,如收据格式和管理报表,更复杂的是管理流程发生变化。

    业务的灵活多变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业务变了,信息化系统只好跟着调整。然而,对企业信息化影响更大的却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有些中小企业为了把企业做强做大,喜欢搞扩张,有的向本行业的上下游扩张,也有的干脆脱离本行向房地产等热门行业扩张。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像变戏法似的,做同一个业务却开设了两三家同样的公司,似乎随时准备要关闭其中的一两家。

    中小企业信息化缺乏资金也是无人不知的秘密。一种情况是,企业本身利润微薄、资金紧张,搞信息化明显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但这样的企业如果信息化搞得好,会使企业减少漏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甚至能给企业雪中送炭;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本身经营成功,利润很高,企业并不缺钱,问题是企业老板不情愿把钱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这种企业一旦用上了信息系统,老板在亲身感受到信息化的非凡魅力后,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对企业信息化的态度,从不情愿到谨慎看多,甚至到后期持续投入。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三道坎

    没有人才、缺乏资金、业务和组织多变正是横亘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三道大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缺乏和业务组织多变,使那些大张旗鼓欲进军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国内外大型软件公司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软件公司要适应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现状,必然要拿出低成本的系统,缩编庞大的信息化系统或ERP系统,推出所谓的中小企业版,而这些缩编后的版本面对业务组织多变的中小企业简直有点像儿童玩具似的,不是肥胖臃肿,就是文不对题,大而无当,就象高射炮打蚊子,不仅浪费中小企业本就不多的资源,而且效果不佳,很难在实际中应用起来。企业管理软件或ERP在中国已经风风雨雨十多年了,有哪一家软件公司敢说自己的ERP已经又好又省地适应了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软件公司要满足中小企业业务组织多变的需要,不得不对信息化系统或ERP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甚至量身定制,这样势必大幅提高软件公司的运作成本,而中小企业根本承担不起也不愿意承担这样的二次开发成本。于是,软件开发商和中小企业用户就这样相互僵持着,要么是中小企业委曲求全,在被动的情况下凑和着使用开发商的所谓普及版企业管理软件,要么是开发商在艰难的讨价还价之后,勉为其难地进行迫不得已的定制开发或二次开发。更多的中小企业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信息化战战兢兢,心有余悸。

    中小企业没有人才,缺乏资金,业务和组织多变,使软件公司大伤脑筋,而更伤脑筋的其实还是已经对企业信息化感兴趣的中小企业自己。如果按正常的套路搞信息化,先组建公司的电脑信息部,再由电脑信息部牵头购买硬件、网络设备、建设局域网,然后购买或开发应用软件,最终形成一套像模像样的企业全面信息化系统,这样的做法恐怕相当多的中小企业都难以承受。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