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寻找平衡点 外包与IT团队分工协调

【IT168 信息化】IT如果做不好,多数时候,都会听到信息部门主管们说,这将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未来发展等等,但是对于台湾血液基金会来说,IT系统如果发生问题,可是“事关人命”。台湾血液基金会,顾名思义,它的主要业务,就是在于管理全国所有捐血人的数据,与捐血血袋整个运送到使用的流程。或许台湾血液基金会信息处处长涂玲珍对IT系统处理捐血流程的看法,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她是这么说的:“我们IT系统处理的数据事关人命,容不得任何一项检验的数据有差错,或是有任何疏失,所以这个工作是很严谨,不能有任何问题的。” 

以绝不能失败的决心,一年半完成系统转换

      也因为IT系统处理的数据攸关捐血的质量与整个流程的运作,对于玲珍来说,在1997年进行整个系统转换时,就是对工作严谨度的一大挑战。过去台湾血液基金会因为没有足够的IT人员维护6个中心所需的IT架构,系统是完全外包的,且是在大型主机上运作。在这样的状况下,所有的信息需求几乎是唯厂商是从,处于被厂商绑死的状况下。“那个时候信息系统因为是完全交由厂商维护,所以厂商只要说不能做,血液基金会就只能乖乖听话。”涂玲珍说。在这样的状况下,当时6个捐血中心的捐血人数据无法联机,每半年必须透过磁带做一次备份,再将数据交叉比对,确定捐血人是否有在不同的捐血中心捐血、血液状况等等不同的数据,重新汇整成一份完整的数据。但是因为每半年才做一次,时间往往早已失去了时效性,人工比对也有很多错误的可能性,导致捐血人的数据处理上很没效率。

      如果没有涂玲珍在当时痛下决心地决定将系统大幅改变,并且做到全省6个捐血中心的实时联机,现在全台湾650万笔的捐血人数据,可能还是依照着上述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因为当时血液基金会的IT部门也才算是刚刚成立,做出系统转换的决定,其实是冒着很大的压力的。”涂玲珍说。

      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与旧有厂商契约间的外在压力。由于过去处理捐血流程的这套核心系统,完全由厂商开发维护,所以当血液基金会要与厂商中止合约,换成另外的厂商时,对方的合作态度就十分的消极。举例来说,旧数据的转换上,原有的厂商就不太愿意配合,并且因为新系统提案到旧契约终止间,时间只剩下一年半,这代表着所有新系统的开发、硬件的建置、网络的改变与教育训练等工作,都必须在这短短的一年半间完成。“这个时候又遇到厂商在旧数据转换上的不积极配合,时间紧迫的状况更为严重。”涂玲珍说。

      此外就是内部流程改变所面临到的压力。在当时,由于原本的系统是由Cobol写成,整个系统的使用接口是以键盘为主,转到使用鼠标的Windows接口,让很多在血液基金会工作了2~30年的员工,都很难适应。“我们在非营利组织中(NPO),算是相对稳定很多的机构,所以很多员工长年工作下来,早已习惯了原有系统操作方式,平均年龄层也较大,要这些员工如何学会使用鼠标,在当时来说实在也是一大难题。”涂玲珍说,“但是当时就本着一定要做而且一定要成功的心情,最终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整个系统的上线。现在想想,如果当时系统无法顺利上线,整个捐血作业可是会停摆的,那时候坚持到底的决心还真是满不可思议的。”

      当时涂玲珍面对这些内外纷涌而来的压力,除了持续积极的与旧厂商交涉,让旧数据能够顺利转换之外,对内也开了无数次的会议和教育训练,以达成共识。涂玲珍说:“当时系统要验收时,我让每个捐血中心的10个部门(6个捐血中心共60个部门),一一在验收表上盖章,这是希望能让使用者真正得到他们想要的使用接口,就算系统做不到,也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如此才不会有过大的反弹声浪。”但是要让所有部门都盖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常会看到涂玲珍在3个会议室间奔走,每个会议室里都有3个部门共同开会,不盖章的部门则会和其它有盖章的捐血中心相同部门一起讨论,看看接口的可行性,与其它捐血中心的作业流程为什么可以接受这样的接口与窗体字段,并且会让外包厂商的程序开发者就列席旁听,当场提出可行与不可行的理由与原因。

      在这样反复的沟通之后,最后涂玲珍终于成功的赶在时限内完成了系统的上线,将台湾血液基金会旧有的系统转换成为可以实时数据联机,降低捐血数据出错的可能性,并且顺利运作了5年,之后才又重新添购备援机制的硬件。现在全台湾6个捐血中心都拥有2台服务器,相互备援,而血液基金会的总部,也有2台服务器统整数据,让原有Client、Server架构能够达到更为完善的备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