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电子政务系统发挥功效
过去有一个统计税申报率的机制,统计当地100个企业有多少个企业申报交税。一般的申报率大概是在98%、99%左右。
2001年1月份,在全国5省4市的统计,第一个月申报率92%,最低的88%。100张发票有12张根本不报税。
这时候,88%申报率当地税务管理机构就来反映问题了。说自己管辖的地方的税务申报机制严着呢,怎么可能才88%报税?以前很多年都是98%/99%以上,88%这个数据肯定有问题。这时候,就可以调用数据中心的数据,给他提供每张发票是谁开的、什么时候开的等信息,他可以依照这些详细信息到地方上去核查比对。
如果真的是有企业报税了,但没有统计到系统里来,那么就会在总局的信息中心里修改他的申报率。
以翔实信息作为依据,就奠定了总局信息不能修改的基础。因为有真实数据的存在,各级层的税务管理机构逐渐认同并接受了,这个有总局出具的报税率的排名。为考核和管理各级层的税务机构提供了最直接的衡量指标。基层税务管理干部也知道,如果说自己管辖的地方有个别企业没有报税的话,他的本地区的报税率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他的业绩、奖金就会受影响。
依照数据在全国排序,哪个省好,哪个省不好,有的省是90%多了,有的还是80%多,低报税率就说明管理有问题。现在,发票的申报率是99.99%以上。
比对的范围有省内比对,扩大到省际比对。这些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予以支持,包括网络,包括硬件配件给予支持。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值税增收率大大的提高了。
在电子政务系统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如果没有把体制改革的理念熔化在方案里面,效果都是打折扣的。
许善达说,信息技术是一个手段,但是要靠技术手段把一个政府的工作做好是很难的,信息技术必须伴随着政务改革或者是政治体制的改革。
但是,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做支撑,就做不大。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这两者有机的结合,是要把电子政务搞好。没有改革,单纯凭技术的话,目标也是很遥远。
电子政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水平如何,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前提。 结合这个前提,再把正确的理念结合一起。如果分析一下某些地方的电子政务不成功的理由和原因,都是还完全没有和业务理念结合在一起。政务业务流程化的扁平化,都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基础做支撑。
许善达总结到,从2001年开始,增值税犯罪的人数下来了。一方面是防止犯罪工作本身的原因,一方面与依靠系统来压缩权利空间,防范犯罪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