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成功的900MHz RFID读卡机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合成器(Sythesizer)产生系统工作所需要的902~928MHz频率信号,经过适当的缓冲放大之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调制、发射电路,另一路进入接收电路作为本振信号,而来自天线的标签回发信号同样进入接收电路,跟本振信号共同作用在多通道零中频解调电路上。
图2 UHF RFID读卡机系统原理图
MCU控制频率合成器产生系统工作所需要的RF信号,该RF信号被分为两路分别送入调制发射(Modulator&PA)电路和接收(Receiver)电路。从MCU发来的发射信号(Transmission Data)被调制到RF信号上成为AM调幅波,利用发射天线(ANT)辐射出去,当标签进入读卡机天线的有效识别区域内后,开始跟读卡机进行无线通信,标签回发信号非常微弱,被读卡机接收天线接收后送入接收电路,最终经过解调得到标签回发的数据信息送回MCU。而MCU通过串口或以太网接口跟主计算机相连,通过控制软件可以实现对读卡机操作,如读卡、写卡等命令。
零中频技术应用
在选择接收机电路方案的时候,设计复杂度、成本、功耗等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常见的两种接收机设计原理包括超外差式和零差式。超外差接收机不仅电路复杂,成本也非常昂贵,相比之下,零差接收机(也叫零中频接收机)只需要一级同频混频器就可以直接得到解调信号(即基带信号),不仅极大的降低了成本,而且结构非常简单,调测试方便。
图3 通道零中频接收电路
研制的UHF RFID读卡机接收电路设计原理图3所示,其中包括4通道零中频接收电路。其中,900MHz移相网络使用分立元件电感、电容实现,跟传统的微带线移相网络相比,极大的降低了PCB布板的面积。
A点的本振信号为连续波,用VLA(t)=Acosω0t表示,A为信号幅度。本振信号经过三级移相,在B、C、D点分别形成信号如下:B点VLB(t)=Acos(ω0t+π/4)、C点VLC(t)=Acos(ω0t+2π/4)、D点VLD(t)=Acos(ω0t+3π/4)。
天线接收到的标签回发信号为AM波,假设在D点的接收信号为VRD(t)=B(t)cos(ω0t+φ),其中B(t)是标签的数据信息,一般为单极性的二进制数据,φ为收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跟天线和标签之间的距离有关。
接收信号经过三级移相,在C、B、A点分别形成信号如下:C点VRC(t)=B(t)cos(ω0t+φ+π/4)、B点VRB(t)=B(t)cos(ω0t+φ+2π/4)、A点VRA(t)=B(t)cos(ω0t+φ+3π/4)。
对每路二极管混频电路,输入信号包括本振和接收信号,输出信号为两个输入信号的混频结果,例如A'点Acosω0tx B(t)cos(ω0t+φ+3π/4)=AB(t)/2cos(2ω0t+φ+3π/4)+ AB(t)/2cos(φ+3π/4)。
每路信号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将高频分量2ω0t滤除掉,就得到标签回发信号B(t):
A''点AB(t)/2cos(φ+3π/4);B''点AB(t)/2cos(φ+π/4);C''点AB(t)/2cos(φ-π/4);D''点AB(t)/2cos(φ-3π/4)。
不难看出,AB(t)/2cos(φ+3π/4)和AB(t)/2cos(φ-π/4)相位差π,AB(t)/2cos(φ+π/4)和AB(t)/2cos(φ-3π/4)相位差π,分别进入差分放大器Diff1和Diff2。两个差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分别为:
I点:G1(AB(t)/2cos(φ+3π/4)- AB(t)/2cos(φ-π/4))= -G1 AB(t) sin(φ+π/4)= G1 AB(t) cos(φ+3π/4);
Q点:G2(AB(t)/2cos(φ+π/4)- AB(t)/2cos(φ-3π/4))= -G2 AB(t) sin(φ-π/4)= G2 AB(t) cos(φ+π/4);
其中,G1 、G2分别为差分放大器Diff1和Diff2的增益。显然两个差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只跟φ有关,而且是正交的,再分别经过放大和比较,最终得到TTL电平的IQ信号送入DSP进行处理。
I-Data和Q-Data是正交信号,且只跟读卡机天线和标签之间的距离(收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有关,也就是说,当标签位于读卡机天线覆盖区域里,在每一个确定的时间里,I-Data和Q-Data是唯一确定的,而且,因为I-Data和Q-Data之间的正交性决定了这两个信号不可能同时为零,也就是说,总会有一路不为零的信号(I-Data或Q-Data)送入DSP,这就保证了DSP总能收到有效的标签回发信号。
结束语
本文采用了4通道零中频接收技术,使得UHF RFID读卡机设计大为简化,成本低廉,跟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系统设计符合FCC电磁标准要求,即输出射频功率小于1W,对电子标签识别稳定,最大识别距离达到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