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恢复计划实施
广义上讲,灾难恢复计划的实施包括日常维护、灾难恢复、恢复后三个阶段。在日常工作中,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该计划与分工,认真、及时地开展系统维护与相关记录工作,包括硬件巡检、数据备份、为软件打补丁、病毒查杀、资料收集与管理,等等。对出现故障的软硬件,要及时修复。对关键设备,要规划、装备必要的冗余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当灾难发生时,要按照灾难恢复计划,迅速联络相关人员到位,各部门人员按照灾难类别,及时、有序地进入响应程序。有时候,灾难与计划中的类别不尽相同,这时候,现场工作人员特别是IT人员应冷静分析,找到计划中相近的灾难处置办法与步骤,及时予以调整,积极加以应对。要有意识地记载灾难处置办法与步骤,作为重要资料备查。
灾难处置结束后,要安排一定时间,对系统运行进行密切监测,按计划,有序恢复、实施各项业务切换。系统及各部进入常态后,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灾难评估与灾难恢复工作总结,查明导致灾难的原因与责任,落实奖惩,堵塞漏洞,完善计划。
灾难恢复计划也要升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缜密的灾难恢复计划,也有“不顶事儿”的时候。所以,有必要追踪信息系统灾难及其恢复计划发展,及时补充相关内容,优化相关办法与步骤。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灾难恢复计划,在制定与实施之初是不完备的,需要在实践中,借助持续不断的升级,日臻完善。
进行演练和灾难恢复时,发现恢复计划有不合理处,应考虑升级;当追踪发现其他企事业单位相应计划有可资借鉴处时,应考虑升级;当本单位有新的灾难恢复要求时,需要根据该要求予以升级;当信息系统升级或添置新的信息系统的时候,应考虑升级;当新的灾难恢复策略与技术出现时,可考虑升级。
灾难恢复计划升级后,还要及时安排演练进行验证,开展培训,使各方周知并掌握相关要领,必要时,还需要对相关制度做出相应调整。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国内信息安全市场日益扩大,在我们身边相继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灾难恢复服务、IT服务连续性管理的企业。这是我们从事灾难恢复工作的一个宝贵的资源。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考虑以合理的资金投放,购买相关服务。财力有限的单位,也不妨考虑积极与其接触,了解相关策略与知识,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