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证券业灾备如何起步?

    【IT168 信息化】无论是从广大投资者对证券服务的可用性要求来看,还是从内在的风险管理要求来看,以及行业监管机构的合规性要求来看,保证IT系统的稳定运行已经是证券业对外服务的“必备条件”。

    最近两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回暖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证券业IT建设的重点正在由“电子化交易”、“非现场交易”、“大集中交易”等发展阶段转向灾备中心建设。但在如火如荼进行灾备中心建设的背后,我们却发现,部分证券、期货、基金公司对灾备中心建设还缺乏深入理解。对此,结合我在灾备服务方面的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证券业用户在规划、建设灾备中心时有所参考。

灾备中心建多远才安全?

    “我们的灾备中心应该建在哪里?要建多远才是一个安全的距离?30公里?300公里?1000公里?”“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我们是否需要把我们同城高等级灾备中心搬迁到异地城市?”……很多证券业客户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经常会以一个“合规性”的目的,去寻找和参考很多譬如国家标准、行业管理办法、工作指引类的文件,而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一个法规性的文件中找到关于“灾备中心距离”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才能界定灾备中心的距离呢?我认为:

    RA(风险分析)的结果是科学选址的重要依据
 

    灾备中心建设之前应对现有生产中心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识别出生产中心运行面对的各类风险点。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同城灾备中心的选址可以消减生产中心面临的大部分残余风险,并在异地灾备中心选址上可以消减残余的大规模灾难发生的风险,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科学、合理的“两地三中心”规划。

    同城与异地灾备中心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相互替代
 

    从现实的技术和投资条件下,同城灾备中心往往具有高等级、快速响应和高效率重续运行的特点,并且对80%以上的灾难事件保持有效;而异地灾备中心能够在发生大规模灾难时保护企业的数据不被灭失,并保持一定的恢复能力,从而有效的消减剩余的20%残余风险。

    距离并非选址原则中最重要的因素
 

    从防范不同类型风险角度出发,同城选址需要考虑供电局分布、运营商环网情况、城市功能区、交通情况、周边环境要求等因素;而异地选址则需要考虑自然灾害分布、战争风险、人力资源和服务环境等因素。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才是选址的依据,因此,如果规定一个“300公里”的标准,那么这个“300公里”的依据是什么反而很难去描述了。从合理、合规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提倡的是重视风险分析的结论,按照科学的灾备选址方法来有效防范灾难风险。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