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好的游戏规则扼杀风险 IT治理诀窍在控制

IT的风险
 
 
    在IT所面临的风险里,比较重要的有这样几个:
   
    第一个是IT治理风险。在我国,信息化做得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把手重视,IT主管比较懂行,另外可能因为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有的单位做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把IT当成技术去处理了。而这突显了我国还处于人治时代,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治理阶段,但实际上对这个社会来讲,靠人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把它变成制度化形式。因为不管换了哪届领导,企业和社会还是要往前发展的,IT应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因为领导的重视不重视而重视或受到忽略。
 
 
    而且IT不光是技术的问题,实际上还是战略的一方面,真正把IT制度建设起来,IT才能摆脱目前的这种人治状况。
 
 
    第二是规划和架构的风险。每个企业或政府单位在做信息化的时候都在做规划,但很多规划实际上还不够具体不够标准化。
 
 
    第三就是项目管理风险。IT架构规划好了以后,实际上要按照一个一个的项目去实施。有的项目实施周期很长,有的要历时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甚至两年以上。这样的风险非常大。据有人统计,就是在美国信息化那么发达的国家,项目的成功率也不太高。
 
 
    第四是基础设施的风险。网络越来越复杂,补丁包越来越多,开发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也导致IT风险越来越大。另外,我们对IT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又特别强。前几年,有人做过统计,银行对IT的依赖,宕机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两天。实际上到现在,忍耐度已经大大降低了——比如证券交易,交易所的网络停机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超过半个小时以上就是事故了。
 
 
    第五个是应用系统的风险。应用系统的风险在于需求是否清晰。很多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与实际脱节,搞软件的人不太懂业务,懂业务的人又不太懂软件开发里面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导致需求混乱。
 
 
    第六个是软件安全控制风险。日本一家证券公司委托人的指令,操盘进行证券买卖,其中一个操盘员把键敲错了,本来应该是一股61万日元,敲错了变成一日元61股,才十几分钟,这个证券公司就损失了270亿日元,相当于16亿元人民币。人们都在指责这个操盘员,但实际上我们作为风险管理人员去审视这件事,发现,换了谁去操作,某一天都可能出错,因为这实际是应用软件控制的缺失,这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因为现在的软件开发商不会主动去给业务部门做,而实际上,除了功能的需求外,我们对软件还有安全和运营的需求。
 
 
    第七个是IT服务交付风险。什么叫服务交付风险?即使服务商提供的软件系统没有漏洞,但也不等于说用户对系统百分百满意,因为他关注的是服务。他不管你的系统使用的是什么名牌,也不管采用的是什么技术,只管业务能不能很快完成、交易能不能更加迅速。
 
 
    第八个信息安全风险,则比较常见。而且信息安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以前做木马写病毒的人大多还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而现在,病毒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链:有人专门写病毒,有人专门的抓取“肉鸡”(可以植入病毒的电脑),专门有人在偷信息……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第九个则是业务延续的风险。天灾人祸等都会导致业务的硬性中断,这个风险也要考虑在内。
 
 
    第十个则是绩效风险。以前讲IT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但对IT到底投了多少钱这个概念我们需要有。2005年我国在信息化改造提升方面投入了2829亿,2006年是3227亿元。增幅非常快。企业里最讲究的是投入回报率,但对IT,我们很少有人去算投入产出,这就产生了黑洞。
 
 
    第十一个就是合规性的风险。合规性以前只针对一般的企业风险,现在已经慢慢过渡到IT部分。如果国内企业到美国上市,就必须要遵从萨班斯法。萨班斯法的罚款额度非常大,针对个人可以罚款到500万美元,企业可以罚款到2000万。最重要的是,如果企业不合规,老板可能要面临牢狱之灾。我们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已经组织了一个专家组,正在研究中国式的萨班斯法,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也推行这方面的法律,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要遵循。
 
 
    这样的法案跟IT更是有着直接关系。比如财务报告保存在财务系统里,财务系统的数据从业务系统来,业务系统的数据也存放在相关的数据库里,数据库又是保存在服务器上,服务器还可能跟网络互联……因此,只要有漏洞,就可能被IT系统出卖。因此,合规的问题不再只是CEO、CFO的职责,IT部门在这方面也将渐渐承担主角。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