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是SAP的基础路线
记者:这次把这个会的主题定义为把SOA引入到商务智能、引入到ERP,是不是意味着SAP将走向SOA这个基础路线?您认为现在SOA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发展有没有一些差异,对中国用户来说如何更好地来部署SOA?
芮祥麟: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SAP走SOA路线是一定的,因为我们从2002年开始就往在方面有大量的投资。
SAP现在已经积累了35年的ERP产品实施经验,当然,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把这些经验完全转换成符合SOA架构的产品。我们现在打造的平台就是让新产品的新功能都会用我们自己的企业级的SOA来实践,我们也会把以前的一些应用、功能用平滑、并存的方式让转到SOA平台上面。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个架构,完成了企业级SOA的平台,我们现在开始会慢慢地把产品功能往SOA方面推进。当然,SAP不可能去实现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有行业所需要的功能,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原则是“80:20原则”,我们自己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的80%的服务,剩下的20%由我们的合作伙伴去帮做补充。所以,我们会很积极地鼓励合作伙伴往SOA这条道路上走,这也是我们希望利用TechEd大会能够达成的目的。
谈到中国和欧美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关于SOA的Blog上面。我们不止在中国有SOA的Blog,在德国也有,在美国也有。我觉得德国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讨论比较实际的阶段,很多客户已经跳过理论讨论的阶段,已经开始进入实际阶段。有一些类似于德国邮政这样的大客户,他们在讨论如何从SOA的角度分析现有的ERP系统能力,然后重新做架构,以便能够提出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提供经验去分享。比如说德国邮政或者其他大型企业,他们过去积累下来的整个有关ERP 的IT系统也是非常复杂、庞大的,如果把所有的功能都模块化、面向对象化,再变成一个服务的方式,开放出来之后再去做重组,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那么快,但他们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分析。他们会分析哪些服务是最先要结合出来的,那些可以慢慢来,等于制定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等于在SAP的帮助之下慢慢的去达到SOA的境地。
在德国或者在美国登录这些人的Blog,他们谈的问题都比较实际,是一种经验的交流。我觉得在中国目前纯粹是SOA技术讨论阶段,还没有看到什么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加入讨论,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还有一段过程。如果说我们比较目前现状差异是这样的,我觉得中国至少还要走1~2年的教育过程,就是从学术界脱离出来。当然,我相信中国的学术界已经经过这个讨论阶段,现在是技术人员还在讨论,必须要从这个讨论范畴内脱离出来,我希望更快的看到合作伙伴加入讨论,或者说有实践的客户加入讨论,我觉得可能还有1~2年的时间,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差异。
至于SOA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我觉得不论是什么技术,SOA也罢ABC也罢,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技术将过去的经验复用,并且能够弹性地复用。所以,我们强调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应用组合。等于说是过去的第一个投资没有浪费,就好像你可以把一个旧的机器、旧的车子上有用的零部件拿到新的车上去,再把它组装起来,这个道理是一模一样。就是保护你的投资,保护你已经积累的经验。但是因为整个商业调整越来越迅速,所以说非常好的的业务流程不可能永远是非常好的的,无论是在1980s做的产品还是在1990s做的,事实上其业务流程往往是5年、10年都不变,但是在现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业务流程要随时调整,我认为唯有在SOA基础上透过组合应用的方式去弹性地调整自己,才能适应日下激烈的竞争。我觉得大家不要拘泥于SOA或者是ABC,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SOA具体能带来什么好处。
我们一直在强调业务流程重组,强调复用,如果大家问国内的SOA和国外的差异在那里,我们看到在国内的用户还是比较多的停留在技术人员的讨论层次,大家都会把SOA等同于一项技术。国内认为最大的一个能够马上得到投资回报的应用就是系统的集成,就是A公司的系统调用B公司系统的功能,这就是SOA。而国外的一些讨论主要是业务领域的讨论,可能是企业里面的CIO、CTO在想怎么样用SOA。事实上,SOA另外一个特性就是业务流程重组来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就是说怎么样用信息技术来满足企业业务战略发展的要求。在重组这方面,国内用户讨论的还比较少,纯粹从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内部服务复用的层面来讨论的比较少一点。
记者:所谓的SOA的基础,对用户来说,用户的应用会不会造成很多的影响?如果这个影响反映到技术程度上,是不是会影响用户的实际重组上?
芮祥麟:我觉得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实际上业务流程重组不是新的事务,它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一个主流,当时ERP之所以能够盛行主要也是有业务流程重组的存在。当时实现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通过一些系统参数的配置才能得以实现,还可能要自己编写一些代码用编程的方式来实现。
当时讨论的更多是整个业务重组的概念,透过各种画图的方式就可以把一个公司的业务流程表现得非常好,数据库模型业务流程也做得非常好,而关键问题在于,业务重组的建设是很痛苦的过程,而且花费相当庞大。当时的竞争环境相对比较稳定,一个业务流程实现以后可能5年、10年都不会变,但是一旦要变的话又要花很长时间。这就好像两件焊接在一起的东西,你要把他拆开是很费时费力的,但如果是用模块的方式把这两个时候钩连在一起,这就是不同的实现技术。
我觉得业务流程在概念层次上已经不是新的事务了,从20世纪90年代就有了。但现在业务流程的整个实现的技术有很大的突破,这主要是透过SOA的方式。
正如刚才所谈到的,目前国内讨论SOA还停留在技术层次,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可能是客户在其应用时遇到的挑战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和难度。但是现在中国和世界接轨非常快,国际性的大公司在中国都有很大的业务,而中国本土的企业也正积极地走向世界,所以我相信国内企业对业务流程复杂性以及弹性要求的升级很快会到来。
我的一个切身体验是,从1994年年底我就在北京出席记者招待会,当时记者们提的问题以及当时我们客户提的问题,都是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一些类似与财务问题或者是物流管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深切地感觉到中国正在快速进步,记者提的问题是越来越复杂,客户问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复杂,我相信中国在SOA这方面的需求跟西方的差距正在急速的缩短。
SAP的SOA理念为何领先2至3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