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奥杰龙科技全面导入商能MrCRM系统

    乡镇农技站转变为农业155服务队是三明市三农服务模式转变的集中体现。农技站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政府服务三农的重要机构,主要推广优良品种、农业机械等;分田到户后,农技站的职能逐渐削弱;再后来农技站逐渐被推向了市场,有的乡镇农技站只发70%的工资,剩余的30%自收自支,于是有的农技站变成了种子站、化肥供应点等,农技员也流失殆尽。“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农技站的”是不少农技员的生活写照。
 
    与此同时,农民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却越来越强烈,因为一家一户的农民根本无力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国农民习惯于“跟风种植”,结果只能是“种啥啥多、卖啥啥贱”,让本已贫穷的农民更加贫穷。近几年频频发生的“伤心大白菜”、“伤心甘蔗”、“伤心柑橘”事件,恰恰是农业信息服务软弱的恶果。为了指导而不是指挥农民顺应市场需求种植农作物,三明市转变了农技站的职能。
 
    洋溪乡是三明市梅列区的一个山区乡镇,离三明市20多公里。洋溪乡农业155服务站把农技站、林果站、畜牧站、防疫站、经管站等整合在一起,共有8名员工,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管站主任龚雪娇担任155服务站的站长。所谓的155服务站仅仅是临街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摆着一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和三张破桌子、四把破椅子,布满“皱纹”的墙上贴着各村农技员、防疫员等的名单和联系电话。尽管条件简陋,服务站的人气却颇旺。记者前往洋溪乡采访时,适逢当地的墟日(北方称为“赶集”),不断有农民进来咨询到哪里买种子、到哪里买化肥等。简单的问题,龚雪娇当面就能答复;碰到复杂的问题,只好上网找答案。龚雪娇说,平时农业155服务站有人值班,有的问题电话就能解决,有的问题需要到现场去,如给猪治病、林木大面积死亡等;但农业155服务站只“开药方”不“卖药”,因为农业155服务站不做任何经营性业务,给农民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是无偿的。
 
    各村的农技员、防疫员等是农业155服务站伸向自然村的“腿”,也是农业155网络最基层的“节点”,每人每月享有50元的政府补助。邓树河是洋溪乡岩兜村的农技员,洋溪乡农业155服务站下发的各类农业政策、农业信息等都交给邓树河,然后由邓树河在村里张贴。村民遇到农技难题,就去找邓树河,如果邓树河解决不了,就拨打969155;如果村里发生虫灾,邓树河要及时汇报。
 
    据介绍,目前三明市70%的乡镇农业155服务站已配备了电脑,甚至个别村农业155服务点也配备了电脑,如星桥村、忠山村等。三明市主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刘鑫说,缺钱不是买不起电脑的理由,少吃几顿饭,买电脑的钱就省出来了,关键是有没有把三农放在工作的首位。3月24日,刘鑫批示:凡是没有给农业155服务站配备电脑的乡镇,年底前必须配齐。
 
带笔记本电脑下乡服务
 
    村农技员、乡镇农业155服务队、区县农业155农技专家和市农业155专家顾问组成了农业155服务体系的主体,不仅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传授农业市场信息、实用农业技术等,还从互联网上搜集各类信息进行“本地化”处理。
 
    农业155的专家除了给农民提供电话无偿咨询服务外,还不断下乡为农民提供上门服务。3月31日,三明市梅列区农业局局长邓元祯陪同记者到洋溪乡采访完后,立刻带领专家赶往梅列区后洋村办培训班。后洋村是一个只有100多人的小山村,主要种植西瓜,此次邓元祯带专家主要去讲解如何种植西瓜。邓元祯说,去年梅列区农业局投资15万元,除了给乡镇配备电脑外,还给155服务中心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投影仪。平时用数码相机拍下相关照片,做成PPT,下乡时只要找一堵白墙(如小学教室、村委会办公室等),接上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就能用PPT给农民讲课,让农民一面看图片一面听课,专家的课讲得更生动了,农民也听得更认真了。
 
    李祖辉说,三明市农业155服务中心聘请了农业专家顾问160多位,去年仅下乡培训就达2000多次,有的专家白天“坐台”(在集镇上接受农民咨询)晚上进村培训,在乡下一呆就是十几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专家都是义务为“三农”服务,惟一的补助是每人每年300元的电话费。
 
    农业专家不仅下乡给农民提供面对面服务,还在农业155网上提供“本地化”服务。互联网上的农业信息五花八门,各地农村又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如何给农民提供本地化服务?三明市农业局局长林少钦说,互联网仅仅是服务三农的手段,个性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必须靠熟悉本地需求的农业专家提供。据介绍,三明市农业155网上的很多信息都是农业专家提供的,他们根据三明市农民的需求甄选、搜集、加工相关农业市场、技术信息等,然后发给农业155网;另一方面,农业专家还编辑了农业155丛书,包括《农业155服务百例》、《农业实用技术》等,下乡的时候附带赠送给农民。
 
    随着农业155服务网络的深入,农业155已成为三明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成为农民的“排难线”、“解忧线”、“致富线”,有些农民亲切的称赞农业155是“城市的110”,但农业155自身的发展却面临着很多难题。林少钦说,农业155目前还是农业部门的155,而不是政府面向农村服务的155,资金方面还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一个县农业155服务中心一年的费用约10万元,从财政角度看确实不多,但很多县市的农业155运作经费大都未列入财政预算,因而工作经费难以保障。 (计世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