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用ARIS实现应用系统集成设计的实践

  在客户网络拓扑模型,绘制了客户各级网络构成情况、网络分布情况等。在数据库服务器节点模型中,绘制了客户自开发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情况,收集了数据库服务器IP地址、数据库名称等信息,并通过模型对象相关属性字段进行了描述。
   

   此模型的建立,对客户方应用系统硬件环境的了解以及集成实现阶段进行接口配置具有重大意义。

  5.应用系统关系模型
  以每一个需要集成的应用系统为关注焦点,进行应用系统集成关系建模。如以SAP系统集成为例,在如下的模型图中表现了哪些系统需要和SAP系统集成。

  6.数据通信关系模型
  根据应用系统功能分工,整理出两两应用系统间需要通信的数据类别,如以需要和SAP系统集成的MES系统为例,通信数据类别包括生产、质量、物流、销售四类数据。

  7.接口数据模型
  将数据通信关系模型中出现的数据类别进行细分,定义每一类别中包含的数据内容。在模型中定义系统间通信的接口数据簇,如MES系统和SAP通信的生产数据簇包括:物料主数据、生产订单、生产实绩等。

  8.业务流程模型
  在此项目中,每一个业务流程都可能在几个应用系统间完成,因此,业务顾问必须摆脱以往流程建模的框架模式。在项目实践中,业务顾问根据各系统功能分布情况,结合客户具体需求,统一建立完整的跨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场景模型(业务流程模型),并从此场景出发,确立集成接口设计需求。
   

  这类模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作用,即可以实现和客户的快速沟通,从而高效完成业务流程总体解决方案的设计。

  9.接口功能模型
  从业务流程模型出发,根据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传递需求设计接口功能。

  10.接口流程模型
  根据每一接口的业务需求,设计接口逻辑。在模型中表现接口触发逻辑、接口传递方向、接口数据、接口业务时序等内容。该模型也可用于某一具体业务流程的沟通和设计。

  11.接口去向模型
  针对每一接口功能,定义接口数据去向。接口配置人会员参照该模型中的相关信息,配置接口数据去向。
   

  综上所述,本次应用系统集成设计本着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到繁、层层深入的设计原则,将系统间关系、业务间关系、接口间关系、数据间关系逐一表达清楚。集成解决方案建模后,无论是项目交流,还是集成设计,针对逐层展开的应用系统集成模型,系统间、业务间的集成关系一目了然。在本次系统集成建模实践工作中,通过应用正确的方法论和优异的建模工具,加快了系统建模效率。用ARIS实现快速的应用系统集成设计,具有不可估量的实践价值。(e-works)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