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网络环保

一、引言

   目前商品化的通用ERP软件是针对不同行业的管理共性而设计的,难以满足特定行业的具体管理需求,直接导致ERP系统庞大、配置困难、实施周期长、成功率低等问题的同时,表现为对具体实施企业而言的大量系统功能失配及模块冗余。行业化ERP系统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已引起企业管理软件业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以某羊绒集团公司的企业管理实际为背景,我们对毛(绒)纺织行业的企业信息化需求进行了充分调研。研究发现,毛(绒)纺织行业中的原料采购管理、生产模式、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领域具有十分鲜明的行业特点,现有的商品化ERP软件很难适应毛(绒)纺织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本文首先对毛(绒)纺织企业的需求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毛(绒)纺织行业ERP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发面向毛(绒)纺织行业的ERP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毛(绒)纺织行业管理需求特点分析

     在对毛(绒)纺织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现归纳出如下管理需求特点:

     (1)原料采购。毛(绒)纺织行业中的原料大致分为三类:纤维原料、染化料、材辅料。其中,纤维原料可进一步分为天然纤维原料(羊毛/羊绒)和各类纤维原料制品。原料管理的重点是天然纤维原料。天然纤维原料来自于第一产业,具有成分复杂、质量指标众多且难以精确量化、供应源分散、原料供应有明显的季节性、原料价格受国内外市场状况影响大、原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等特点。其次,原料采购决策具有很大的复杂性,采购流程具有非标准性。采购决策主要依赖决策者的经验判断,既要考虑国内外物料供应市场特点,又要考虑上下游企业生产安排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兼顾服装市场行情趋势以及企业的资金流状况等。为保证原料供应的充足、原料质量的稳定及采购时机的把握,客观上要求建立广泛的市场情报快速反馈渠道,采购管理的范围向企业供应链的前端进一步延伸,运用供应商关系管理(SRM)的理论与方法,加强对供应商、商贩直至牧民的指导与有效管理。

     (2)生产模式。毛(绒)纺织行业的生产模式是多生产方式共存的混合模式。编织、成衣环节具有多机台、多工序、劳动密集等特点,成衣产品结构相对简单,对成衣组件的配套生产要求较高,是典型的离散装配生产方式;而纺纱和面料生产环节,同一产品族加工路线基本相同,不同产品族生产加工路线相近,并且生产线具有相对固定的生产能力,可认为是准连续生产;分梳生产是典型的连续生产,不同的产品生产加工周期基本相同。这种多生产模式特点导致了计划制定、生产控制、成本核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生产工艺。毛(绒)纺织企业的生产工艺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由于大部分产品(及在制品)为非标准产品、其成分难以精确量化,使加工工序的难以固定,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料、工艺等各种因素会导致加工环节的增减。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要经过反复试生产及调整工艺。另外,其它各种客观因素(如加工过程中产生回丝、各类制品具有吸湿性、加工损失率和生产批量有关等),更加导致生产工艺制定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4)生产计划与执行。对大部分毛(绒)纺织生产企业来讲,样品生产和大生产1通常是在相同车间完成,只是打样生产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另外,由于要进行批头2的生产,更使得生产中的返工、插单现象较多,容易造成实际生产进度与生产的计划进度经常脱节。这就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处理突发性事件对原生产计划的影响,以增强计划执行中的柔性。计划执行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指标(如物料来源、纱批、支数等)进行跟踪,对每一生产环节,又可能伴随着很多新的指标出现(如色号、捻度、针型等),因此,批次管理及质量管理贯穿于从原料到成衣的各个环节。

     (5)销售管理。毛条生产企业和纺纱企业的需求来自销售预测和销售订单,梭织和针织企业的需求主要来自销售订单。因此,需求管理必须要能够同时处理销售预测和销售订单的情形。另外,对企业集团而言,销售网络是多级的、分布式的。通常存在多个销售区域(如东北、西北等),在每个销售区域又存在若干配货中心,各配货中心又下设若干地区销售公司及周转库房。另外,在各周转库房之间存在相互调拨的需求。从而,销售网络管理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这客观上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复杂分销渠道的优化及管理功能。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易变性,毛(绒)企业越来越多地以客户为中心来组织企业生产,对各类企业客户尤其是大客户资源的挖掘及客户保持变得日益重要,这要求企业的销售分系统在功能支持上需要进一步向客户端延伸,与CRM进行有机整合或提供对CRM的接口支持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