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选型6号征文

经风沐雨见彩虹

    海城是中国北方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与许多大都市的执法部门比起来,海城市看守所占地面积不大,外观建筑也很朴实,甚至透着几分土气。就是这样一个很不起眼的看守所,信息化水平持续走高,如今已是远近闻名,引来许多同行参观学习。来访者无不对其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精干的民警队伍啧啧称道。可有谁知道,在这份成功与荣誉背后,海城市看守所领导和民警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汗水……

自主开发,土法上马

    几年前,海城市公安局为看守所配备了第一部电脑。看着这个高科技的宝贝疙瘩,所长起初是高兴,可接下来就是着急──全所几十号民警,别说摆弄这个新东西,就是见过电脑的都没几个。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上前搭话。没办法,所长只能点将,命令所里一名负责设备维修的技术骨干抓紧补课。所长这么一逼,还真就成就了一个人才。后来,这名民警成为全公安局闻名的信息技术“土专家”,许多单位挣着抢着挖人。

    所领导早就听说计算机功能强大,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这回,看守所终于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就要求技术骨干想方设法,尽快让它在看守所运转起来。为了让这台计算机在看守所日常管理工作中派上用场,所领导和民警没少花心思。没有现成的软件,他们就尝试用WORD、EXCEL软件生成档案文档、辅助管理档案。WORD、EXCEL软件功能有限,用着不大顺手,他们就买来数据库软件开发书籍,技术骨干自学软件开发,尝试土法上马。不久,一款看守所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居然真就开发出来,借此形成的看守所档案材料整齐划一,让海城市看守所领导和民警眼前一亮!来所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机关领导也连声说好。海城市看守所信息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揭开,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先行试点,融入主流

    不久,上级机关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海城市看守所成了这个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单位。在上级机关的指导和支持下,看守所积极筹措资金,装备了PC服务器,建立了局域网,软件公司工程师带来了一款看守所管理软件,随行领导说这是主流,全国有几十个看守所在使用,如果海城市看守所试点取得成功,就准备在全省推广。

    海城市看守所领导和民警发现,这款软件涵盖了看守所民警管理、业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与看守所自行开发的土软件比起来,功能更加全面,对各项业务的支持也更加深入。经过培训和试用,这款软件很快便投入正式运行,这也是海城市看守所第一次尝试全员上岗、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上级机关和软件公司对试点单位呵护有加,派出专人,住所提供服务,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尽管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业务调整难度较大,新系统还是很快得到民警的认同,在海城市看守所扎下了根。这套系统为看守所民警业务办理和绩效考核提供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警的身心负担,发挥了积极效果。民警尝到了甜头,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得到有效调动。

    可惜好景不长。时隔一年,正当海城市看守所信息化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上级机关准备在全省推广这款软件的时候,那家软件公司因故解体了。作为先行试点单位,海城市看守所本来就没有跟软件公司签订商务合同,也没有支付软件公司任何费用,也只能是眼看着公司解体。

    软件公司没有了,相关服务就此终止。海城市看守所就像一只被人拖入大海深处的扁舟,忽然失去了动力和保障,不仅所领导和民警心里没底,遇到技术问题更是犯难。后来,所领导设法联系到一名开发人员,遇到问题便直接向他求救。有些系统故障靠电话指导排除不了,看守所就主动掏钱,聘请他来所解决。每次往返,劳务费、火车票和食宿费用加在一起,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边是民警的呼声,一边是不断上涨的软件运行维护支出,所领导也就多了几分无奈──“早知今日,真该看看那家软件公司的规模,找个经得住折腾的公司合作!”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