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概念自从2003年进入中国之后,在各大厂商的炒作下持续升温。伴随着今夏北京高温天气,SOA的热浪又一次袭来。由国内外18家致力于SOA的企业组成的OSOA联盟共同起草的SCA和SDO标准来到中国,这是否意味着2007年中国SOA市场将被带入高速发展的轨道?面对中国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是先打破现有格局,重新建立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还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改进完善,以适应全新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SCA/SDO标准使SOA走向理性
SOA概念早在1996年就已提出,然而没有谁能够描绘出SOA的样子。尽管从2000年开始,SOA已经逐步走向实际应用,但是数家厂商各执己见,阻碍了SOA的发展。2005年11月,IBM、BEA、IONA、Oracle、SAP、AG、Sybase、Xcalia和Zend共同发布了两项针对SOA的重要构建模型规范——SCA 0.9和SDO。之后,普元、Red Hat、SUN等多家公司加盟,形成了包括18家企业成员的OSOA联盟。今年3月,这18家厂商宣布SCA和SDO规范中关键部分起草完成,并正式提交给OASIS(The 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通过其开放式标准过程进行推动。
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适应需求变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服务模块看作是乐高游戏中的小砖块,根据需求的变化,我们用这些同样的小砖块既可以搭出城堡,又可以搭出变形金刚。SCA提供的是一种统一的、面向服务组件的调用方式,它就好像是乐高玩具中那个带插孔的底板,SOA的小砖块可以在插板上任意组合。SDO相当于是乐高玩具的凹槽和凸起,有了统一的规格,即使不同厂商之间的SOA也可以轻松实现对接,不会出现不能兼容的问题。SCA/SDO规范在技术上解决了IT应用整合的标准化问题,让IT系统更为灵活。但同时带来一个标准化环境下的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间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拥有丰富中间件的厂商将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具有先天的优势。
SOA的中国机会
从目前国内SOA市场和应用现状来看,似乎厂家的热情始终不能感化用户的冷漠。IBM、BEA、SAP等知名SOA厂商都在不断加大SOA的研发力度,IBM更是以每年1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保持着在SOA领域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中国企业应用现状的调查显示,更多的中国企业仍旧处于观望之中。大家难于量化估算SOA投入所能带来的回报,先期实施了SOA 的企业还没有通过SOA获得什么直观的效益,更多未实施SOA的企业希望再观望一段。
在接受“中国SOA应用调查”的上千家中国企业中,拥有SOA应用的企业占8.8%,四分之三的被调查企业未对SOA采取任何行动。然而在较早开始SOA部署的企业中,半数以上都表示将增加在SOA上的投入。数据表明,尽管SOA在中国尚处于应用启蒙阶段,但企业在SOA上的投入却在快速增加。因此,专家和业界人士认为,未来的一到二年内,中国将步入SOA高速发展期。
与国外企业开展SOA的环境相比较,起步较晚、仍旧处于IT建设阶段的中国企业反而具有了后发优势。国外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较早,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相对固定的IT系统,他们要实现SOA架构,首先要将存在于异构应用系统之中的业务流程切割、封装成为标准的服务构件(SCA)。而七成以上的中国企业在2003年开始进入第二次IT系统建设阶段,没有欧美企业背负的旧系统的包袱,可以通过大量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实现向SOA的转变。
另外,中国企业先天具有灵活的特点,而SOA的架构刚好适应了中国企业和市场的特点。因此用SOA的思想去搭建一个灵活的平台,在中国企业完全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