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从“2分钱的西瓜”“4分钱的白菜”深入中国信息化

  【IT168 资讯】2006年,是中国信息化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标志着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总结经验中把握规律,来不断提升我们驾驭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将这种能力在国家层面、部门层面、地区层面,而且也在企业、单位、和基层,中加以体现,将有益于今后的信息化发展。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杨学山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杨学山
 
2分钱的西瓜4分钱的白菜”:信息化仍需深入
 
  今年,我国信息化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功很多,以广受关注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为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战略部署后,各部门、各地方、各领域对农业和农村你信息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地方也积极创新,探索出了很多有效地发展路径。
 
  今年年初广东西部山区某县,利用短信平台,把供应和需求、市场和农民,经纪人和农户进行了有效连接,把本来电信部门已有的渠道和具体业务结合,使原本由于地域限制而销路不畅的甘蔗,通过这样一个有效连接的平台和中介机构,卖了出去,实现了农民脱贫致富。
 
  这几年农产品和食品污染问题受到了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我们看到很多关于养殖和种植的产品受到污染,而在四川的一个地方,农民养的猪耳朵上戴了一块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大家所说的RFID(电子标签)。他们通过电子标签把猪的品种、食用的饲料、使用过的药品和相应的环境真实地记录下来,为消费者提供了完整的参考数据。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对食用产品生产环境的监督,也可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放心消费。
 
  在北京、广东、山东一些地方我们还看到,农村远程教育不仅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了教育平台,而且让农民得到了相应的信息,同时也为农民使用计算机提供了场所。在北京的一个村里,我花了一段时间把三台计算机上的历史记录认真地看了一下,发现他们不仅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里提供的科技和市场信息,而且也能够熟练使用博客、QQ、搜索下载MP3。农民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方面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几个例子看起来很小,而且似乎毫不相关,但实际上为解决新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广东关于甘蔗供销的一个简单的平台,为农业的组织化和产业化市场化提供了一种思路和选择;四川的RFID的标识,为农产品提高诚信、减少食品和环境污染和农民的增收的持续提高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农村信息化的使用能力在不断提高,说明我们不仅仅是为农民提供了信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通过网络得到信息,增长能力,提高素质,为农民进化、演变为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具有这样基本素质的人提供环境。这些例子也同时说明:
 
  第一,我们只要扎实地从农民的实际需求考虑,可以找到很多的领域服务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的现代化和产业的市场化。
 
  第二,农村的信息化绝不是一个企业、一个政府主管部门所能完成的,它必须有十分广泛的参与。从政府部门相关的信息提供商到农业专家,以及供求链上的各方企业,也包括我们面向农村提供基础网络服务的运营商,积极参与管理是我们成功的一个条件。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有这样的一些消息:今年山西运城的西瓜只有2分钱一斤;北京的白菜只有4分钱一斤;四川一些农民参加今年新疆棉花采摘,有一个礼拜到10天没有活干……这些问题和已经取得的成功联系起来,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我们对农村的信息化服务需要更加注重贴近农民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从解决农村发展的关键长远问题来全局的考虑农民需求。种子埋入土地,农民一季的作物也就确定了,因此,我们对农村的信息服务应该从事后销售,延伸到产前信息指导。此外,4分钱的白菜也不是北京的信息平台能够解决的,也需要我们从一个地区、一种领域、一种产品的信息平台向更广泛、更广阔的角度发展。这是从农业信息化几件小事当中得出的启示和选择。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