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的“2017年中国多媒体技术大会(ChinaMM2017)”在南京举办。来自国内外多家多媒体技术学界大咖,和包括快手科技、商汤科技、百度、腾讯在内的多媒体技术行业翘楚参与了此次盛会。其中快手科技在大会上宣布,将投入百万元经费,举办AI视频技术挑战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力图促进行业后续力量的迅速崛起。
大咖演讲 干货满满
大会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例,从遍布大街小巷的“摄像头”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跨媒体推理的实际应用。并进一步向大家介绍了我国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原型——“人工智能2.0”。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大热使得相关产业布局速度不断加快。大量资本的涌入及并购的出现也将技术与应用牢牢结合。但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实际应用仍有许多“痛点”等待解决。“人工智能2.0”设立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目前人工智能系统面临的若干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挑战性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在题为《混合增强智能——协同与认知》的报告中,提出了“构建类似人类学习与思考的智能系统的六大要素”。他认为,下一代的人工智能系统将由注意、记忆、学习、直觉推理、因果模型和演化模型等六大要素构成。例如眼下备受关注的自动驾驶,它显然不是一种简单的AI,而是由众多算法、众多技术以及众多应用融合而成的复杂的人工智能生态。
快手科技CTO陈定佳也通过大会向学术界展示了快手在多媒体技术方面已实现的应用成果,目前,快手注册用户已经达到6亿,日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 “记录和分享生活”背后依靠的正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驱动力。
黑科技展示 产业学界齐头进
可随意切换的视频人像背景、全景720°直播相机、人脸老化合成和图像复原……2017中国多媒体大会上,各个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娟团队带来的最新成果——一个集实时可疑新闻线索与多维度分析为一体的新闻平台。有别于传统依赖低效人工分析的辟谣网站,“每日可疑”的背后是准确高效的自动谣言检测技术。该平台能够实时从海量新闻数据中发现可疑线索,并迅速进行多维度分析,以实现及时甄别谣言的目的。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曹汛带领的博士生团队自主研发的“‘光线基因’手持式视频光谱仪”能够几乎100%准确地识别真假人脸。可用于探知水稻田的生长状况,检测工业生产线上的赝品,在军事方面,还可用于远距离探测隐藏的敌人。
快手科技团队则展示了如何利用AI技术来帮助人们更好记录与分享生活。例如人体姿态估计、人体背景替换、AR特效使得拍摄更加有趣;内容理解技术平台,不仅能够保证内容安全合规,还能够实现视频更高效的分发。强大的AI算法是实现上述效果的核心,快手技术团队正是基于不断升级这一核心能力,每天服务着8000万的活跃用户。
陈定佳还表示,快手将于十一月举办大规模技术竞赛,联合业界和学界精英,共同攻克用户兴趣建模的相关问题。届时,快手将投入百万经费,公开百万非用户隐私视频数据,供业界进行建模分析。陈定佳表示,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快手的大数据,推进多媒体技术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