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 相信每一个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中,都会多少出现信息孤岛问题,那么,解决信息孤岛的非常好的实践--IT整合也被企业提上了日程。做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头人,如何恰当地整合IT成为CIO必须面对的挑战。现在,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基于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也成为企业运营的生命线,因此信息系统及数据的整合成为高管和CIO所面对的挑战。
企业在制定IT整合策略时,要注意三个前提,形成清晰的策略:
1、支持整合后的集团管控模式
不同的集团管控策略决定了企业不同的信息化建设策略。集团管控模式根据集团总部集权与分权的松紧程度,可以分成控股公司型、战略设计型、战略控制型、运营操作型等。不同的管控模式具有不同的信息化应用策略。
就企业实践来看,通用电器(GE)的管控模式介于“控股公司型”和“战略设计型”之间,海尔集团、通用汽车是典型的“战略控制型”,联想集团是比较典型的“运营操作型”模式。这些企业在兼并新企业的过程中,IT整合的策略深受其管控模式的影响。大型企业集团在不断的兼并整合过程中,其管控模式也可能发生变化,IT整合模式也会相应演进。塞拉尼斯化工集团原本是一个国家化的多元中型化工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它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多次各个层面的资本运作与兼并重组。2003年,塞拉尼斯启动了名为“One SAP”的3年IT整合计划,要把分散在全球7个事业部、50多家公司的ERP系统整合到一个单一平台上,且将是否能够融入这个平台框架作为未来企业兼并的基本条件。
2、重建IT治理结构
目前,在很多企业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与IT相关的数据、技术、应用、基础设施、支持服务及投资与项目管理,由谁主管、谁来负责,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模式。这个问题通常被称为“IT治理”。在兼并整合的过程中,各企业的“IT治理”结构各不相同,于是建立新的集团信息化治理结构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一些企业,信息化部门被看作是成本中心与支持部门,因此在IT整合过程中,CIO的任务通常是降低信息化的运营成本。如今,已有一些企业的IT部门被赋予了比较重要的企业业务管理职能,或IT部门归口于企业业务职能条线,这种情况下的IT部门通常是企业内的“强势”部门。可见,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兼并中的信息化整合往往不是“1+1=2”的简单过程,它不可避免地存在整合企业间的力量。更多情况下,IT的整合是一种治理模式压倒性地覆盖另一种治理模式,造成新企业在IT治理上的权力重分配。
企业集团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提升IT的整合价值,加强对业务的支持,通常会用较长的时间完成集团信息化的整合过程。2004年,美国贝恩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国际大型企业在兼并整合中,其IT整合工作一般都会持续2~3年。IT整合不仅是技术、数据的整合,更重要的是集团IT治理结构的整合。其整合路径是:一般在头2个月建立各企业间的数据交易桥梁;在5个月内建立数据集市(Data Mart),为企业提供过渡期的决策支持;在7~12个月内,取消原先多个并行的信息系统,实现向新平台的平滑切换;对业务系统的实施则视业务的具体情况需要,将会持续更长时间。
而在IT治理方面,谁会出任新企业的CIO?各企业的哪些信息化建设项目会继续、哪些会中止?哪些人员会被裁减?大型企业整合通常会受困于这些“政治问题”,如果做得不好会造成人才流失、信息泄密及IT投资浪费等。对此,比较稳妥的做法是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定义未来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构架、治理流程,包括定义削减冗余成本机会、制定新组织构架的迁移计划、优化业务案例,从而制定新的优先级评估;在接下来的2~3个月内,执行过渡期的“快速计划”,并且制定全面整合计划、规划未来的信息系统构架;然后,才是组建正式的大规模IT整合项目办公室,整个组织整合的过程通常会持续1年以上。2005年底,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其后建立新的IT治理结构花了将近两年时间。联想要建立一个整合的全新信息系统,包括ERP、PLM、CRM系统,则预计要到2008年底才能完成。
3、整合信息技术构架
在多个信息系统的整合过程中,对未来信息系统构架的设计既要具有很好的包容性,以支持各企业的应用向整合平台平滑迁移,还要针对不同的IT整合模式,实现成员企业间的数据、流程的部分或全部整合。为了规避风险、最大化地保护企业信息化投资,IT整合必须展开总体规划,确定合理的实施路线,以确保整合收益。
总体而言,IT整合在系统构架上,需要考虑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系统管理等问题。近年来,企业级系统构架体系有了较大的发展,面向服务的构架(SOA)面向的正是整合企业内部与跨企业的信息应用、流程的。在企业兼并整合中,未来的信息系统构架策略根据紧密程度,一般分为3种模式:一是松散结合的模式,即整合后企业基本保留成员企业各自的业务交易系统,只做各企业的数据整合分析,在异质系统间抽取数据,再清洗、转换为统一格式且加载到分析模型上。这种模式的代表技术有数据仓库、商业智能、企业门户等,代表应用是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集团的客户、供应商、成本、设备、人力资源的数据挖掘等。二是“数据集成”模式,即各成员企业可能保持相对独立的业务交易系统,也可有集团共享的信息平台,但是集团集中管理数据规范且能做到一定程度的跨企业、跨系统的自动业务流程集成。这种模式的代表技术是应用中间件、业务流程管理(BPM)等,代表应用是电子商务、工作流。三是“流程紧密集成”模式,表现为集团采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特别是统一的ERP平台,各成员企业的业务操作都在这一平台上执行,从而彻底整合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及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