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北京:瞄准数字城市的“靶心”

    【IT168 信息化

    代码“0101”、特征“内部管线较粗”、“一般在主道、辅路、方砖步道”……

    这是什么东西?其实它只是北京市东城区很普通的上水井盖而已,它的兄弟们还有代号“0102”的污水井盖、“0103”的雨水井盖,一直到代号“0114”的废弃井盖。这一个个井盖近年来经常被用来举例,已经成了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中上座率最高的词汇,变为精细化管理的“代言人”。

    10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第四届数字城市大会)在京召开。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原建设部发布《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以来,已经先后确定了三批51个城市(区)作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区),目前33个城市通过了验收。至此,三批建设已经进入尾声,对于数字城市的下一步推广,住建部尚未给出明确的意见。

    在这个时间点上,正需要我们总结经验、梳理脉络。数字城市将向哪个方向发展,又面临哪些障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副院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丹研究员。

    从精细管理到精细服务

    “数字城市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去年年初,本报采写“数字城市走出理想国”这一封面报道时,王丹就强调过这句话。在以数字城管为龙头的数字城市建设发展到今天时,王丹认为: “有必要从数字城市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审视和思考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维护和运行的基本模式,并把应用拓展到面向城市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处置、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等领域。”此外,对于公众的信息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网上信息服务、车载导航服务、手机和移动电视信息服务等,不过这进一步依赖于政府信息整合范围的扩大、层次的提升和公共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

    数字城市概念从推出到现在落地,应用深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技术驱动型转变为更注重为政府、企业和民众服务。只有瞄准了“服务”这一靶心,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城市的发展。例如“数字武汉——规划国土在线” 为市民提供了电子地图、规划成果公开与公示、地价查询、在建项目及拆迁信息查询等多项服务,在房地产市场鱼目混珠的时候,给市民带来了切实的保障。如今,武汉又推出了三维“数字城市”,把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行业信息都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能供远程用户访问,经过开发后还可应用于旅游等行业。三维“数字城市”比二维“数字城市”更直观、全面,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的生活面貌。

    从管理城市部件,上升到服务城市民众,是数字城市进一步深化的必经之路,也许再过两年,“井盖”这个“代言人”会逐渐退出舞台,而以民生为主的服务将亮点频现。但这一转变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外,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撑。

    激发产业链动力

    数字城市建设,最开始是政府搭台、政府唱戏,而要使数字城市发展得更快、更活跃,必须转变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认为:“数字城市完全依靠政府投资的模式肯定不能长久,它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应继续将城市信息化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加大投入,但同时应该做好市场机制的调节,创造健康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吸引企业进入,增加创新活跃元素和社会资金,共同推动数字城市的发展。

    变化已经在悄然发生,数字城市的引力场越来越大,从本届数字城市大会上就能看出端倪,众多厂商积极参与,数字政通、易建科技、慧点科技、东方道迩等悉数到场,住建部还分别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信息化合作协议。未来5年,住建部与中国电信将紧密围绕住建部在电子政务与城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通过中国电信“全球眼”和3G移动通信技术在城乡、景区、土地、环保监控、灾区重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双方在“数字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深入合作,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城市信息服务。

    住建部还将联合中国移动推进我国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的应用,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已实施城市管理系统的省份升级至TD网络,在未实施的地区推广时优先考虑TD网络,中国移动将把TD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推出更多实用性的服务。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