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进、汉化,跟踪、模仿,再到自主研发、技术创新——20多年,中国软件产业历经磨难,终于走出了亦步亦趋的“跟随”,迎来了自主创新的时代。
创新带来高回报
9月1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在南京召开的“2006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暨企业创新技术大会”上宣布2006年中国软件十大创新企业、十大创新产品和十大事件时,热烈的掌声和缤纷的彩条同时抛向获奖者,此情此景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确实来之不易。
创新带来了自主品牌,也带来了产业的高速发展与效益的高回报。据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向大会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已由2001年的750亿人民币增长至3900亿,年均增长40%以上,占世界软件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1.46%提高到5.9%,把印度(3.6%)与韩国(2.6%)甩在了后面。今年1-7月,全国软件产业实现利润总额172.5亿元,同比增长37.8%。
“中国已成为一个软件需求大国,可能是改变世界软件需求的地方。”陈冲说。现在人们关心的是,在国际软件业强兵压境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创新点该从何切入,相关的投资和运作又该如何规避风险。
如何选择创新点
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英在解读《软件与信息业“十一五”专项规划》时指出,面向行业的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智能中文信息处理软件、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乃至数字内容处理与服务都是中国企业应该涉猎的重点。
方向确定之后,运作手段与方法就是关键。中创软件董事长景新海认为,在软件技术加速度变化的今天,拥有什么产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随需应变、快速构建”的本领。因为市场在变,技术在变,用户的需求在变,过去一个项目可以做一年甚至一年半,现在三到六个月不能见效就是失败。
另外,景新海认为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中创要建国内最大的软件工厂的依据不是土地,也不是投资,而是管理——集10年项目管理的经验和准确的产业链定位,以及质量、成本和时间的竞争力。”
金蝶的经验是创新要舍得下功夫打基础。BOS是时下金蝶最为走红的一个ERP平台,但人们可能不知道,在BOS之前金蝶曾斥资五、六千万,集中数十位精英用5年时间开发了一个中间件——APUSIC。APUSIC深埋于地下,并不为用户所知,却是支撑BOS的基础。可惜很多企业只想着盖楼,却不愿意下功夫打地基,“到头来盖个一两层就上不去了,还一踹就倒”。金蝶市场部业务拓展总监宋涛作了个形象的比喻。
软件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杨天行特别提醒,创新一定要注意品牌的打造。他说很多企业宣传产品时,注重功能忽略了品牌,而“其实人们最关心的是品牌,最记得住的也是品牌”。品牌意味着质量和成熟度,意味着市场占有率,意味着技术的延续性。
创新需要开阔视野
数字化大潮的席卷与信息化的演变赋予了软件更丰富的内涵。过去一讲“软件”就是计算机软件,而今“软件”早已与很多不是计算机的东西结缘了,譬如嵌入家电中的软件、通信工具里的软件、IC卡中的软件,总之是“硬件也变得越来越软”。
另一个趋势是“信息、内容”更多地与软件结缘了。那些做内容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做的很多事情是开发软件,微软就认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软件公司,而是做搜索引擎的Google。为此,IDG亚洲总裁熊晓鸽提醒企业“强调创新时,要注意介定‘软件’概念,以便让视野更加开阔”。他认为中国软件企业目前的一个问题是对这一块市场认识不足,眼光还只是盯着具体的产品。其实基于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可以让企业的服务疆界无限扩展。
这几年在我国的软件产业结构中,信息服务这块的增长也是最快的,2005年收入504.9亿元,同比增长66.5%,占全行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6%提高到12.9%。根据这样一种趋势并参照国际上的提法,信产部在《软件与信息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中采用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概念来界定软件产业。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英表示。(计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