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苏州信息亭:“便民”又“赚钱”的秘密

    【IT168 专稿】今年6月中旬,苏州街头出现了罕见的一景——数万民家长和学生在街头的信息亭前排起了长队,等待查询刚出炉的中考分数,3天里,前来查分的市民每天达20多万人次。

信息亭的操作简单方便

 
    与此同时,相隔不远的上海考生却没有这样幸运。一位考生拨打查分热线,打了四五次才拨通,还花费了20多元的电话费。
 
    “信息亭建设的宗旨就是便民,”苏州市公共信息亭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邱占成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我们承诺,对老百姓的所有服务全部免费。”
 
    在苏州,信息亭目前已经有300多个,分布在苏州的大街小巷,每天页面点击率达到30万次。通过信息亭,老百姓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服务,一是查询苏州市的政务公开、生老病医、衣食住行等相关信息;二是可以缴纳水、电、煤气、手机、电话等费用,现场打印发票或凭证;三是享受家门口便利、便宜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服务。
 
    全国很多城市都建设过信息亭,可是像苏州信息亭这样得民心、并且没让政府掏一分钱的却是头一份,现在,苏州信息亭的建设又有了新思路,就是要发展“落地电子商务”。
 
立足政务公开聚人气、得民心
 
    当前,国内至少有十多个城市政府掏钱大建信息亭,然而多数亏损严重。深圳几年前最早推出几百个信息亭,如今不见踪影,先驱变了先烈。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条线部门不愿放弃自己的利益公开政务服务信息,导致便民工具不便民,老百姓不方便不省钱最终没兴趣使用,信息亭建设进入恶性循环。
 
    以中考查分来说,以往都是由电信部门、教育部门垄断,“花钱查分”天经地义而且极为普遍。为了实现免费向老百姓公开这些信息,苏州信息亭的建设者确实触动了很多部门的利益。现在苏州信息亭上仅政务信息就涉及22个政府部门,不仅所有信息全部免费公开,而且对于市民的咨询,相关部门必须及时答复。
 
    苏州市信息亭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这是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的结果。”邱占成介绍说,“苏州公共信息亭是在苏州发改委和信息办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筹建的,该项目被列为2005年市委、市政府的实事项目之一。”项目虽然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但是从一开始就把电子政务作为重点运作的服务内容和项目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现在的信息亭,不仅为市民查阅政务信息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更是市民与政府间沟通的互动桥梁;建设信息亭的公司不仅是建设者、运营者,甚至成了政务公开的监督者。
 
    2006年8月14日下午,记者在苏州十梓街一个信息亭上的“公共监督”栏目看到的一段内容:“开办职业介绍公司需要哪些手续,具体流程是怎样的?下岗人员能不能享受优惠政策?
 
    回复:工商局回复:陆先生您好!申办职业中介的营业执照必须先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凭许可证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需10万元,只有办理个体工商户才能凭劳动局发的下岗证享受优惠。”
 
    类似的市民与政府部门的交流每天都有几百条,老百姓通过手写触摸屏输入方式,对政府各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咨询或投诉。市民输入信息问题后,信息亭公司的工作人员就会转交并敦促相关部门予以及时答复,并定期公布各部门答复市民咨询的状况,有的需要跨部门解决的问题就直接提交发改委出面协调,并在信息亭上公布答复内容。
 
    这种模式是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导下逐步磨合而成的。以前,老百姓办事找不到门、找不对人时就会有怨言;政府部门要接待上访、接待办事影响形象和工作效率。于是,苏州市政府出面协调22个部门,督促其政务公开。现在,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都是信息亭项目领导小组成员,每个部门都有专人负责回复来自信息亭上的老百姓留言。分布在大街小巷的信息亭,让家中没有上网条件的市民享受到同样的信息服务,有效地遏制了城市数字鸿沟的扩大。所以,苏州市民亲切地把信息亭称为“便民亭”。
 
    信息亭不仅赢得了苏州市民的心,也赢得了广大外商的关注。邱占成介绍说,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两个优异园区,吸引了众多新加坡和欧美外商前来投资,因为这种信息亭和新加坡举世闻名的“电子公民中心”很相似,所以这些外商都感觉到苏州的城市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很高,这对苏州进一步招商引资也有极大的促进。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