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频道

中小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下该如何应对?这场观点论坛碰撞出思维火花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而中小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下该如何应对?7月16日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智能制造大会的分论坛上,来自产业界、学术界相关专家及制造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建言献策,碰撞出思维火花。

  “因为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目标已经很明确,怎么去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工学院副院长任勇介绍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小制造企业普遍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企业高层的认知问题、流程的规范化问题、人员的能力问题、IT 基础条件问题等内部不利因素;同时也有着疫情反复、产能过剩、需求疲软、成本攀升等外部环境压力。”

  围绕这些问题,专家们各抒己见,阐述解决思路、发表独特观点。

  金蝶软件咨询部总监 赖华强 针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难点说:“对于非标自动化行业,客户的变更是比较频繁的,如果客户一有变更,怎样把变更跟企业的设计、生产、供应商联合起来?是这个行业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点,理顺了相关关系,企业的80%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问题就解决了。”

  说起数字化,往往会和信息化、大数据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之间有着不同概念。

  本次论坛执行主席史国良介绍,信息化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大数据时代在2015年左右出现,而数字化是最近两三年随着技术发展,对数字应用能力提升而产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最大差别在于,信息化是不产生信息的,只是记录信息。数字化是采集了数据产生有效的决策信息、决策支持。”

  企业的数字化应用,可以更好帮助其生产经营的管理,从而提高效益和竞争实力。史国良说:“数字化转型后,可以根据客户的运作情况,去发现可能什么时间会产生新的订单,企业应该怎样报价,评估出精确的交付周期,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它能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没有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因此,企业不是简单的购买数字化应用设备和软件,还要避免一劳永逸、急功近利的想法。

  赖华强指出:“从很多成功企业来看,数字化转型并不是靠外力,外力就是软件、硬件,其服务供应商只能起到咨询、辅助,也就是只能帮你扶上马,最终整个落地还是要靠企业自己。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数字化团队,今后升级迭代的主体,还是要企业自己来做,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本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 苏州)承办,接下来将会围绕计算机领域进行一系列技术论坛和观点论坛,欢迎各业内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具体可关注“CCFYOCSEF苏州”公众号。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