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中国工业互联网呼唤新的智能模式!

2018年对于企业来说是煎熬的一年,各行业水逆严重,经历生死边缘的挣扎。其中尤其以制造业最为痛苦。

万物互联、万物共享、数字化、智能化这样的字眼,不仅仅表现为时代的变化,更多的表现出人们对这个时代的恐惧与焦虑——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工业互联网像是刚刚吹响的号角,改变了制造业一直以来苟延残喘的发展形态,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奏,影响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迷茫的是,新生的物联网公司,要么是拥有信息技术(IT)背景,有很强的平台打造能力,但不知道做什么应用,解决行业何种痛点;要么是工业运营背景,有很多很多需求,不知道怎么落地。

MES、ERP已死

信息化是软件时代的产物。IT行业从大型软件加设备、到SaaS(软件即服务),而制造业信息化则照单全收。

随着平台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制造业的信息化正在受到了全新的挑战。例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的使用机制,正在从一次性授权购买,转向订阅制。美国物联网和PLM的引领者PTC公司正在快速地奔跑在这条道路上。

订阅制所造成的副作用在于,大大降低企业信息化的门槛,如此一来,信息化似乎正在丧失它的价值,那么未来,信息化将走向何处?

从传统的制造模式上可以看出,MES无法产品化,且实施成本高,难度大。

ERP,PDM,PLC,DCS又充满大量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用了ERP后,感觉自己拥有了大量的数据,就理所当然认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功了一半,实在是对上云和数字化的一种误解。

不是拥有了大数据就是上云,无效的数据,反而是上云过程中的负担。

“砸掉服务器”、“砸掉ERP”,企业有选择性的上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好走的一条路。

OT技术IT化

只考虑IT上云,也是现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误区。


物联网的出现,促使了OT和IT融合的可能。物联网应用在很多层面上就是统一IT和OT的视角。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普及,不同于常规的企业管理软件ERP和执行管理系统MES,它不仅仅是执行既定指令,更是要考虑这些数据背后的价值,而这只能站在更高的战略岗位上才可以评估和定义。

虽然IT-OT互相割裂,缺乏专门领导机构齐头并进。但由于企业已经认识到数据会越来越有价值,各个业务部门和运营团队都在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在自己的设备上实施了数量惊人、零散的项目,专注于解决特定的小问题。这会进一步恶化了IT-OT融合过程中的各个层级上无法协同的问题。企业小规模的团队在技术上苦苦挣扎的情况并不少见。跨部门往往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沟通,这意味着这些孤立的工作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夭折。

物联网的崛起,为井水不犯河水的IT和OT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但二者的就绪度却是完全不同。GE在2018年的报告中指出,真正数字转型的主战场,恰恰是发生在IT和OT交界的地方,IT信息化部门是无法独立胜任的。

数字化的能量

数字化的崛起,是工业数字时代的热兵器;相对而言,信息化则是工业数字时代的冷兵器。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打破了数据间的信息孤岛,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人们能够通过信息的传递,更加娴熟的掌握市场需求,从而规模化的进行产品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化不是传统信息化的菜,它是从设计到制造到服务的一次全贯通,是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制造的产物,具有“全设备、全渠道”的属性。未来数字化不再是简单的产品的规模化,而是经营和商业模式的裂变复制,也就是说,未来制造商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物理产品功能,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的裂变。这是思维模式的巨大变化。

智能模式

未来数字化的业务方向将是“场景出发,激活应用”。MES、ERP正在走向生命尽头,世界呼唤新的智能模式,拯救当前工业互联网。

中国模式工业互联网,只是单纯地把商业互联网数据传至ERP,MES软件,进行融合生产。

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模式,集成PLC、DCS控制器,设备,数据,人的智慧等,通过AI区块链,将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等数据、应用、设备等通过算法进行碎片化和场景化,不断融合、迭代升级集成到一个智能人系统,实时分析和调取数据场景,并预知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