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迷惘和反思 | 参加智能交通年会有感

  11月15-17日,我去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印象中好像很多年没这样去参加ITS年会,一直忙于多个城市的智慧交通系统规划、顶层设计,似乎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的再去观察思考这个行业。

  经历了几天的会议,回来却感觉特别迷惘,倒不是对ITS未来趋势迷惘,大数据、云计算、运输共享、自动驾驶,新的还是新的,技术上也都能接受,听着报告觉得很有道理,激动人心,热情洋溢,可是回头看看,却不知道突破点在哪里?

  我把这种罪恶说给朋友听,答曰,是不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的,我长期在设计院的岗位上,很容易陷入一个圈圈,就是智能交通技术日新月异,这些理念、技术怎么在建设中实现?不谈实现,一样可以谈未来,谈发展,谈理念?我困惑,我迷惘。我觉得有一种惯性思维束缚了我。

迷惘和反思 | 参加智能交通年会有感

  今天看到郑渊洁在义乌的演讲,其中有一句打动了我,“你越是对陌生的领域不了解,你越没有框框,如果你有好奇心和想象力,你越容易产生灵感”。

  也许是的,从2001年正式进入智能交通领域来,我也是15年的从业人员了,经历了车载导航、交通诱导、交通控制、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停车、仿真、协同、自组织、综合交通枢纽,再到现在负责的顶层设计、大数据科研,领域不再陌生,有了框框,好奇心和想象力越来越弱,灵感也日渐削减。

  曾怀疑过是我的学习力下降,还是创新力衰退,抑或,还有其他原因?迷惘,我该怎么尝试突破?

  参会听了吴忠泽理事长做的报告,原住建部汪光焘部长的报告,黄卫院士、郭孔辉院士、刘经南院士的主题报告。其中刘院士的北斗、郭院士的新能源汽车,印象深刻些,其他鲜有特别的思想撞击。看来,太熟悉的领域给我的新鲜度减弱,对于自己不懂的北斗、新能源汽车还有点热度。但如何让自己一直对ITS领域都热情不减呢?

  智能交通涉及的领域比较多,汽车的,交通的,自动化控制的,软件系统的,各种交通模式的信息化、自动化都可以说是属于智能交通领域了。所以,我的专业已经从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逐步向信息系统、自动化控制跨界。这是对我们智能交通从业人员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智能交通设计的越深,在施工层面很多已经和交通没什么关系,而是一个信息系统的搭建,这也是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遵循市政工程设计深度要求,还是遵循政务信息系统设计要求争论的原因。

  专业的路,还得前行。前行,要有自己的方向,我想应该广博但是要有几项深专,从面上需要懂得智慧交通的发展,对某几项具体的技术细节还是要深挖到底。

  智能交通规划比较重方向,重框架,重系统功能,智能交通子系统的设计,则需要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所以,也不用迷惘,不要为那么多的专业,那么多的方向,迷乱了自己的眼睛。要坚守,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因为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什么方向,随之也很感兴趣。坚守在ITS设计与研究的岗位,研究一些与实践相关的科研,在应用型科学上有所突破,潜心于ITS系统设计,掌握相关的规范,确保适应于设计体制及实施要求。

  迷惘,反思,再前行。

  保丽霞,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ITS中心主任。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2006.6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9月进入同济大学做在职博士后,2007.8至今任职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ITS)研究发展中心。2013年8月-11月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作者 : 保丽霞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