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对便利店这块“蛋糕”动心的不只有电商

  【IT168 资讯】面对国内经济缓慢增速的情况就目前来看,零售企业唯一能抓住的“救命草”便是转型升级,因此便利店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便利店2015年实现了超13%的增长。

  去年,零售行业就已经演变成理性开店的一年,门店越来越小成为不可挡的趋势。接着近日京东宣布未来5年开便利店100万家,“掌上7-11”爱鲜蜂的崭露头角,去哪儿网的前高管进入便利店领域砸3亿美金为便利蜂等…资本的热潮也让便利店势不可挡。业内人士分析原因,人们对即时消费需求增加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另一点小门店的价值得到了重新体现并结合了互联网因素成为一种新的体验形式。

对便利店这块“蛋糕”动心的不只有电商

  对便利店这块蛋糕动了心思的又岂止电商。各路资本自从2014年起,就纷纷下水围猎可投资目标。这片实体商业最后的“净土”终究要与互联网、资本走向融合。关键是缺少正确的打开方式。一个问题,中国便利店江湖为何突然沸腾?

  这应从条件与环境两个维度去分析。其一,便利店是实体商业最后的“净土”。中国在2004年加入WTO后,在百货、超市、3C店等业态领域,都出现了寡头竞争。唯独在便利店等部分业态,至今未出现全国性的市场霸主。这与早年间中外零售资本疯狂角逐大卖场的价值取向有关。

  其二,在传统零售业态体系中,便利店是综合驾驭成本最高的业态。不同于大卖场由供应商集中配货到店,便利店运营商在一天中为数十家门店配货,就是极高的物流硬件与技术门槛。在全球零售业,人均年收入3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是便利店的生存起点,但如今在郑州,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便利店却是凤毛麟角。即便是7-11、全家、罗森、喜士多、联华快客、好德、华润苏果等品牌,也是在华南、华东市场深耕,在北方地区表现出诸多水土不服。

  综上所述,最后的“净土”+最强技术条件,决定了中国便利店领域的王者缺位。

  事实上,进入2015年后,站在“风口”的电商们日子也不好过。这不仅是城市市场的网购消费增速趋于放缓,开发农村市场新增用户与消费额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更重要的是,电商阵营的内部竞争一直在持续,需要向资本市场不断提交优质成绩单。

  这似乎又是一场抢人、抢钱、抢地盘的游戏。但问题是,众多投资商是否真的找好了打开方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