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互联网+”语境下的网络支付不会倒

  【IT168评论】在“互联网+”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和行业关注、接受、尝试的当下,突然之间要让那些早就习惯于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人们,回过头去走传统银行或其网银支付的老路,实在有违中央政府大力简政放权、降低交易门槛、鼓励创新的良好初衷。

  7月31日,央行网站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文本甫一公布,网络就像炸开了锅,质疑之声不断。于是央行紧急“辟谣”,称意见稿中限额5000元仅针对网络支付的余额支付方式,超过5000元的消费,用户可以选择银行网银来付款。

  不过,这样的解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人们担心的其实不是支付限额,而是支付方式的安全、便捷、多元等等,有没有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央行当然会考虑人们的资金安全,但却不好武断地宣布网银支付安全性就一定好过第三方支付,实际上后者一直在不断改进自己产品的安全性,因为这也合乎它们的自身利益。而客户更不会拿自己的资金安全开玩笑,自然会在不断的比较、试错中选择自己信任的支付方式。因此,央行在支付安全方面大可不必为客户操太多的心,要相信这个市场的参与各方,自有能力净化环境,实现多赢。

  可以说,在“互联网+”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和行业关注、接受、尝试的当下,突然之间要让那些早就习惯于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人们,回过头去走传统银行或其网银支付的老路,实在有违中央政府大力简政放权、降低交易门槛、鼓励创新的良好初衷。

  加强支付安全性当然很有必要,但大幅抬高非银行网络支付开户门槛——不仅要上传身份证,还要另外凑齐包括学历在内的三四份证明资料,连给朋友发个微信红包也要先向微信证明“你是你”,甚至要到居委会开证明,这样做究竟有多大必要?只能让相当一部分客户望而生畏,打消他们使用非银行支付的念头。

  而用支付账户转账,无论转入还是转出,都只能在支付账户与自己的同名银行借记账户之间操作,这个拟议中的规定,更是让人不无遗憾。说实话,这样做大大增加客户的支付成本,令网络支付的便捷、快速、低成本等等属性消弭于无形,客观上是在给民众的消费和其他经济往来设置障碍、增添麻烦,对促进消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

  不过,我们也不必太过悲观。因为上述管理办法还只是征求意见稿,相信市场各方绝不会放弃充分博弈的机会。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是一项国家战略。互联网金融为个人、企业、地区和行业带来的产业价值无可限量,它能有效促进传统产业更新转型,促进产品、技术、资本和人才深度融合。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亿万消费者的潜力也是不可小觑的。他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海量的内需。这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必将催生合乎时代潮流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管理办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