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互联网+科普”,哪些话题最热?

  【IT168评论】“互联网+科普”,哪些话题最热? 各大网站频出招数打造全新知识传播平台

  打开支付宝,扫码或是手机“摇一摇”,走进沪上科普场馆就能边走边听同步解说;新浪微博里有个“谣言粉碎机”,打造真假科学信息对冲辟谣机制;腾讯基于大数据分析,在微信、手Q、新闻客户端等社交平台上,探索科普内容精准推送……

  昨天,记者从上海市科协举办的“互联网+科普”创新主题论坛上获悉,各大互联网站正在实践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互联网+科普”,打造全新的科普传播平台,让科学无处不在,无人不玩。

  “互联网+”科普有人看吗?腾讯政务民生中心主编何建红指出,在最初尝试互联网+科普的时候,去跟同事聊,很多人对此质疑,觉得科普是一个很冷的话题。不过,美国NASA发布信息找到“第二个地球”时,腾讯做了一次同步的科普直播。“我们发现,在短短2个小时的直播中,实时评论量将近1万条,其中有很多高质量的科普内容。”

  显然,大家对科学领域的许多内容十分关注。根据腾讯大数据分析,科普热搜第一位是养生内容,天文、航空也很受欢迎。

  互联网的技术不断发展,也使科普内容的展现形式多样化成为可能。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上海市科协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模式,以促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新浪政务合作中心副总经理李峥嵘指出,互联网技术的驱动,让科普工作者更好地了解科普对象是谁,他们在哪里,想听什么,想要什么。最新的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网民搜索热词排名,第一是地震,第二是咳嗽,第三是wifi,第四是感冒,第五是艾滋病,第六是维生素,腹泻、疼痛、乳腺癌。其中,80%的内容都是跟医学相关。

  针对网络上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常常科学流言“满天飞”,何建红透露,他们除了引用专业的科普团队及时辟谣,还专门引用了粉碎谣言互动机制。普通网民证明自己有某个专业的科学背景,就可以辟谣。而且,不同渠道来的辟谣声音都可以共生,组成二次辟谣、三次辟谣的科学声音矩阵。

  比如,针对一条有关食品安全的科学流言,反对的声音可以多种多样多方显示:上海科协是这样辟谣,果壳网是那样辟谣,某个食品安全专家怎么说,科普工作者如何认知,普通食品专业学生说了什么……毕竟一个谣言的产生,是每个人解读的角度各不相同,自然辟谣也应该多角度解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