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协同办公平台植入粉丝滚雪球的网络效应

  【IT168评论】中欧商学院的陈威如教授说:“网络效应,指的是当越多的人使用同一个产品的时候,产品的效用越高”。腾讯的首位产品经理,腾讯互联网业务系统高级副总裁吴宵光说:“网络时代,具备网络效应的平台非常可怕,你要赢,就要绝对赢,要输,就没有任何机会”。

  面对具备网络效应的平台,即便拥有巨大流量的支持,依然败多胜少。吴宵光举例说,C TO C市场,当年腾讯给拍拍导了巨大流量,给用户群发消息说快来拍拍买东西,结果用户一来说,卖家这么少,东西这么贵,问下卖家问题还没人搭理,因为都在淘宝上忙呢,就不来了。卖家也一样,来了发现用户都是小孩,拍着玩,拍了也不买,有效客户很少,维护店还要成本,也不来了。

  以上举的是在个人消费领域的网络效应,大家耳熟能详,那么在B2B市场上是否存在网络效应?如果有,那么在最热的企业协同市场如何导入网络效应?

  首先看B2B市场上是否存在网络效应,陈教授举了个例子,全球三大飞机引擎制造公司之一的通用电器提出了一个创想,给每一台飞机引擎配备一个传感器,通过每一个飞机的参与侦测气流状况,实现空中交通的实时路况,类似与现在导航软件里的实时路况,参与的飞机越多,对飞行的所有飞机好处越大,安全系数更高。一旦这样具备强网络效应的平台建设成功,航空公司都加入了联盟拿到了更准确全面的数据,还会有第二家同样平台的机会么?没有。

  我们再来看现在最热的企业协同办公市场。首先区别两个概念。网络效应有弱网络效应和强网络效应的区别,而且网络效应的体现大都需要依托于平台的存在,所谓平台就是至少有三方:平台方、供方和需方。弱网络效应是对向效应,譬如携程,通过地推发展了大量的用户,用户的规模越大就会吸引越多的酒店入驻携程的平台;反过来,越多的酒店入驻价格折扣越好会吸引越多的用户加入携程的平台。但是每一个加入的酒店对其他加入的酒店来讲并没有什么好处,每一个携程新用户的加入对携程老用户而言带来的价值显现也不明显,没有单边效应,所以是弱网络效应。

  强网络效应的平台不仅能实现对向网络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单边网络效应。比如微信最典型,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没人用微信,那么它的价值很低。可是当你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用微信,你就会觉得微信很好用。对微信的用户群而言,用户越多,对整个用户群的价值越大。社交属性天然的具备强网络效应,这也是在TO B的协同市场上,无数厂商要给自己定位成基于社交的协同平台或者社交化协同平台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社交化的协同能力是否能够支撑协同办公市场的强网络效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企业协同市场的背景。具体来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之前,当商业活动围绕少量的重要数据展开时,企业内的管理和企业之间的协作是线性的。而当数据全方位、实时产生的时候,企业内的管理和企业间的协作,就要求网状、并发、实时的数据协同,而数据的价值就在于交换和分享,越大规模和越大深度的数据交换和分享,就越大程度提升所有参与其中的部门和组织的使用效用,数据协同的能力已经已经被证明是企业协同市场实现网络效应的核心能力,有鉴于此,畅捷通工作圈认为企业协同市场已经进入了3.0时代。1.0时代是基于流程驱动的协同;2.0时代是基于社交驱动的协同;3.0时代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协同。

  从数据的角度看,协同办公平台上承载的数据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三类。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指关系型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来表达的数据,而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则主要是视频、图片、文档、网页、声音等。社交化的协同办公平台提升了企业半结构、非结构化数据的交换和使用效率,但是对企业而言价值最大、网络效应最强的结构化数据之间交换和使用的效率并未提升;所以答案是否定的,从IT到DT的时代,仅凭社交化的协同能力无法支撑起协同办公平台的强网络效应。

  那么问题又来了,协同办公3.0时代的协同平台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形成强网络效应?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强网络效应可以共振么?请静候工作圈观点连载之二《一纵一横一网,DT驱动的企业协同》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