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CIO对“互联网+”现代制造业的思考

  【IT168 评论】在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一时间“互联网+”成为风头无两的新概念、新名词。虽然有人考证“互联网+”的理念在2012年就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提出,但是李总理将“互联网+”行动计划定义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可见,这个互联网不是基于PC的internet,也不是互联网思维,而是泛指以ICT(Info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将其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制造、商务、金融提高竞争能力。这个思路,重点放在了现代制造业,是与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相呼应的,体现了政府对制造业发展的指向。

互联网 + 什么

    “互联网+”炙手可热,好像是什么都可以“+”一下,媒体将内容定位到传统行业,继而很多网络公司、互联网公司将其繁衍开来,在各行各业展示自己的业务是“互联网+”的标杆应用,如旅游、卖场、广告、物流等一时鱼龙混杂,热热闹闹,反而导致大家认为制造业要进行“互联网+”是有很高难度的,不如先在其它行业推进。

    主体不明,“互联网+”就成了新的风口,风过后必然一地鸡毛。国家实力主要表现在制造能力,因此,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皆是基于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所长,提出了以信息技术加强工业制造能力的长远规划。因此,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互联网+”的主体是制造能力、是工业体系,或者说应该是制造业+互联网,将信息通信技术、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实物虚拟和感知技术等应用到制造上,从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制造能力。

    德国的优势在精密的自动化设备,所以它提出赛博物理系统,在工厂和物流方面加强控制能力;美国的优势在把持着互联网技术,所以它提出工业互联网,将工业体系互联网化,保持美国的高利润技术优势;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具备全部工业分类,大而全,也就是说,无论生产什么,都可以在国内完成配套,但劣势也很明显,制造质量、管控能力低下,制造资源分散,因此,“互联网+”重点解决这个劣势,整合现有分散的、效率低的制造能力,使产品的生产、流通和货币流通更加顺畅,进而提高整个流程的抗压能力。

“互联网+”怎么+

    在“互联网+”之中,主体是制造业,是制造业借鉴、嫁接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应用互联网企业的先进技术,对本体进行改造。相当于德国“工业4.0”而言,我们的制造能力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水平非常落后,基本上处于2.0与3.0之间,汽车、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重工业已经接近3.0的层次,但是信息产品等制造企业大多数都处于零散作坊状态。因此针对制造业中的不同行业、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方式必然千差万别。

    在不同行业、企业进行互联网+时,要注意两点:一、互联网只是个工具,而且不是功能较多的工具,不要生搬硬套,不要盲目崇信;二、互联网+的目标不是用互联网改造企业,这只是途径,目标是利用一起新技术、新模式、外在资源和环境进行创新,提升企业和行业综合能力。

    制造业与互联网相加,是两者的深度融合,是两者进一步发展的共同需要,是催发新业态的有益尝试。互联网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在消费层面已经成功应用并实现了模式固化,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问题,下一步必然要进入企业市场、介入实物生产,而这对于制造业是冲击、是挑战、更是机遇。制造业必须要以我为主,引入互联网这个新生产方式,消化其核心特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进行调整,实现大规模按需生产的新制造模式。具体到应用层面,制造业必须加强ICT和IoTS(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物联网和服联网)技术的应用,按照“生产直接接触客户需求、多种产品在生产线上自动识别并同时制造”的要求,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进行创新,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高度融合,信息合理顺畅流转的新格局。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的实践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互联网企业消亡的过程。因为,当制造型企业以互联网模式淬炼自己的核心产品、组织模式和竞争力时,必然将触及到客户信息及其传递渠道的回收和把控,实现企业联合体,建立闭环的生态圈,这使得实物生产企业重新控制了“体验、迭代、去中心”的生产管理理念的实现渠道和环境,而互联网企业之前颠覆行业的基础将不复存在,互联网企业逐渐定位到服务供应商的角色上,传统企业将会掌控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重新成为推动创新、产生知识、创造价值的主角。

    企业在进行“互联网+”时,要将自觉地将本身作为“材料、加工、物流、使用、金融、人力资源”大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形成产业链式结构,进而实现网状连接,成为网络化企业群。第一步是完成企业生产能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打造数据驱动设备完成生产的生产方式,减少过程中“人”的干扰、介入,这一步伴随着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分析,是基于企业个体的能力提升阶段;第二步是完成数据链的建设,实现企业间数据的自动传递,实现产品的自动排产和按需调整,这一步重点在各类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企业联盟的形成,是基于行业的能力提升阶段;第三步是完成企业的裂变和组合改造,实现跨行业的融合和联合,使产品实现过程完成浮于企业之上,可将区域内的所有企业视同为一个整体的制造、服务体,各企业只是产品实现过程的某一个环节的载体,这一步的关键点是利益分配模式的破而后立,使“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合为一体,普适泛在,以非常好的方式自动组合在一起满足所有单体用户的个性需求,是企业联合体甚至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阶段。

四、“互联网+”为什么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真正作用在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国家整体实力,这是政府倡导“互联网+”的原动力。“互联网+”行动体现在主战场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实体、主体是提供实物产品和服务的传统行业企业、过程是企业主动完成组织形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转化,实现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完成工业向信息经济的发展和重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