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案例】凭借整合、高效的特点,互联网改变了多个行业形态,相较之下,医疗算是相对保守的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似乎并没有那么迅速。但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跨界趋势似乎也延伸至医疗领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可穿戴设备硬件、软件的相继开发,移动医疗已经成为2014年医疗领域的最热话题之一,数字或许是最好的佐证,据统计,截止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智能终端的发展让挂号、预约、缴费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热钱涌入,目前的市场格局仍多徘徊在医疗服务的外围区域,尚未真正触及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行业痛点。
BAT圈地移动医疗市场
互联网高效、整合的特点在重塑了多个行业业态之后,也逐渐开始渗入医疗领域,2014年可以算是国内移动医疗市场到目前为止最“热”的一年,根据统计及公开报道,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这也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数量骤增的同时,融资规模也不容小觑,年初,阿里巴巴斥资10.37亿元收购中信21世纪54.3%的股份后,继续着其对健康产业的步伐:12月,阿里健康的“处方电子化”平台在河北、杭州试运行,这也是国内首家将医院电子处方分流出的平台。7月,百度联手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推出“北京健康云”,2013年年末,百度上线了dulife智能设备平台,并与硬件厂商联手推出健康手环、智能血压仪和智能体脂测量仪等多款移动健康设备。8月,春雨医生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10月挂号网就拿到一亿美元的C轮融资,腾讯则先后共斥资一亿七千万美元入主丁香园和挂号网,布局移动医疗市场,移动医疗领域热钱涌动。
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曾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一方面,巨大的市场规模被资本和厂商嗅到,另一方面,医疗领域一向相对保守,但在医生多点执业、互联网售药等政策利好的形势下,医疗领域的潜在市场价值使众多机构都盯紧这块蛋糕。
有数据优势的健康机构也积极参与移动医疗
除了大规模的资金涌入移动医疗领域外,目前行业内的市场格局分类众多,其中包括目前移动医疗市场的格局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挂号网等以医院为切入口,诸如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则以患者为切入口,丁香园则是以医生为切入口的代表。
不仅如此,一些拥有数据优势的健康产业机构也在积极参与移动医疗,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就曾认为移动医疗带来的冲击,让他觉得关乎企业生死。“不做好移动医疗,以后就给BAT打工。”移动医疗也成为爱康国宾2014年业务布局的三大盈利点之一。张黎刚表示自己将大部分时间放到移动医疗上。记者从爱康国宾内部人士获悉,今年3月底4月初,爱康国宾将相继发布两款移动医疗相关app。
BAT介入后逐渐实现从药向医的延展
在BAT大佬强势介入移动医疗领域后,已经不满足于此。在移动医疗领域,阿里健康致力于打造“云医院”平台,即基于此平台实现挂号、预约、诊疗、购药、缴费等的完整闭环。2014年12月,阿里健康的“处方电子化”平台已经在北京、河北、杭州试运行,这也是国内首家将医院电子处方分流出的平台。患者将处方单上传至平台后,模式与“滴滴打车”类似,平台上的药店在收到处方后开始抢单,药店之间可能就价格、厂商等进行比拼。患者可根据价格、品牌、服务等进行选择,最后得到订单的药店负责药物配送,患者亦可到实体药店自取。基于此,阿里健康也在不断拓展与实体药店的合作,据了解,阿里健康目前已经与全国约5万家药店达成合作。
显然阿里并不满足于仅完成网售药物的布局,要真正实现移动平台上的完整诊疗闭环,自然少不了医生、医院作为核心角色的参与。记者从阿里健康内部人士了解到,阿里健康也已经开始实现从药向医的延展,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实现挂号、问诊及开处方、缴费、购药等完整闭环。据悉,阿里健康的HIS系统和云医院平台目前主要为中小型医疗服务机构使用,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尚在拓展当中。至于目前的拓展情况,阿里健康方面表示仍不方便透露具体进展,但表示,除去二三线城市及基层医院外,对于难度相对较大的三甲医院,阿里健康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 概念明晰
移动医疗长啥样?
难定义,应具可移动性、医疗相关特点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要给移动医疗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要试着去定义移动医疗,那它应该具备几个特点,首先即可移动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庄一强认为,现有的医院是固定的,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移动医疗成为可能。其次是与医疗相关。
“定义移动医疗的难处在于,医疗本身有些环节,如住院,不具移动性。目前的移动医疗可以理解为将诊疗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拆,从而具备可移动性。”
MediCool医库软件公司董事长Dr.2在其撰写的《移动医疗那点事》之中认为,国内移动医疗概念从2011年开始出现,当年3月,好大夫发布iphone版app,11月,春雨掌上医生上线算是开始。最狭义的移动医疗是sensor+app+service(sas)的闭环,借助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效率,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延伸。
■ 现状与痛点
治疗过程“东拼西凑”
在庄一强看来,现有移动医疗模式多为对传统模式诸多环节的拆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经或可以分拆的医疗环节仍多属于医疗周边服务。
将来一些app与滴滴打车、大众点评模式类似,可以对周边医院(涵盖三级、基层)进行搜索,现有的app已经可以进行一些咨询、问诊,基于这样的平台,对诊疗环节进行分拆,患者可以线上选择就诊机构,“也许你家楼下恰好有一家诊所,但可能这家诊所并不具备独立的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设备,要确诊病情,你可能还要搜索附近的其他机构进行检测或化验,这些环节本可以在一家医院内完成,对患者来说,‘东拼西凑’式地完成诊断还是在一家医院更方便?答案是明显的。”
庄一强表示,一些现有移动医疗平台的模式是将检查结果在平台汇总,医生可以线上完成一些诊断,他对此并不认同,“如果医生诊断过程需要摸一摸患者的肚子,恐怕还要继续跑医院吧。”
医疗的核心服务与周边服务中,现在移动医疗大部分机构所涉及领域仍属后者。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身体出现不适时,如肚子疼,通过移动互联端可以对积累了大量数据的诸如‘机器人分诊器’描述主要症状,从医学角度考虑,肚子疼可能涉及胃、肠道、胰腺、腹部等多个系统和器官病变,通过这一‘机器’可以互动式沟通病情并就可能的病变部位或原因等逐个排除,这或许是一种分诊方式,但这毕竟不是诊断服务。”这种通过数据收集后台进行病情分类的准确率仍有待商榷。
业内人士认为,网购药物市场还有很大空间,诸多药物相关需求比如用药指导等并未得到满足。
五问移动医疗
1问医生
移动医疗尚未建立在线“医-患”关系
像阿里健康、春雨等目前提供的诸多服务依然徘徊在医疗核心环节的外围区域,包括网上挂号、电子付费及手机查询、自助打印检查结果等,“这与大众点评的模式类似,用户可以提前约定餐厅、座位甚至下单、付费及预约外卖等,但始终未涉及厨师环节,医生之于医疗服务就如同厨师之于餐厅,医生在医疗服务中处于核心地位,无法取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主任陈彪认为,“对移动医疗,尤其是医疗而言,这是一个实质性的推动,在监测疾病症状相关信息之外,如果医生-患者关系在移动医疗平台得以建立,便可实现对病人症状变化的远程监控,进而指导治疗”。数据的意义不再局限于研究,基于医疗服务关系基础之上,还可以帮助医生实现对患者的健康管理。
而目前的数据收集也主要用于大样本的分析,是在尚未建立“医生”-“患者”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患者最终希望得到医疗服务,如果提供的仅是信息或方便,并未触动行业“痛点”,真正痛点在于有病的患者找不到专业的医生,大众的健康没有专人管理,而没有医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动医疗,“不是你有一个iPhone或iPad,我就可以当你的医生。”诸多已经在开展的借助互联网或移动端挂号等,始终徘徊在医疗服务的外围。
在庄一强看来,移动医疗的开展情况还与医疗服务本身的特殊性相关,医疗服务的模式为一对一,与网络学校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将同样授课内容借助平台进行传播不同,网络医院主要有两点难以实现,一是基于“医生-患者”模式下,网络医院提供的是一对一的服务,与网络学校一对多的模式不同。另外,医生提供的服务是基于“望闻问切”基础上的,基于移动医疗平台上,“目前还有无法实现的地方”,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特点,“网络医院”成为完全的网络医院。
如何能够将作为核心角色的医疗资源吸引至线上,庄一强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坦白说,现在被吸引到线上的医生仍然以二三线城市及基层医生或大医院的小医生为主,三甲医院的知名医生恐怕没这个时间在网上与病人互动,这也就可能影响了网络平台中医生问诊的质量。”
2问云医院
还在玩概念,充其量是药品配送
网售药物也是移动医疗的重要一环,与有医生参与的核心诊疗环节相比,药品的云端购买、配送似乎简单一些,尤其是网售处方药如果开闸,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医药市场的总规模是11463亿,80%的销售份额仍在医院。庄一强认为,要实现处方线上流转仍有一定困难,医院同不同意是一个方面,“所以现在很多机构只能各个击破,目前很多‘云医院’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并不具备完整的医院功能,充其量算是药品云端配送,始终没有介入医疗最核心的诊疗阶段。”
此外,从目前的行业业态来看,药厂更愿意支持实体药店,“在有企业支持的框架下也会有更多的优惠,让消费者获利。”掌上药店联合创始人王浚海告诉记者,在已经达成合作的30000多家实体药店中,约50%的百强连锁药店包含其中。
王浚海表示,未来掌上医生还将专注于帮助实体药店开展O2O销售药品。掌上药店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在药房而不是医院。他认为,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大众的网购行为已经成熟,但网购药物市场还有很大成长空间,百姓的诸多药物相关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而且用药需求相对特殊,非传统快消行业可满足,如用药指导等。
3问专家
线上线下不结合,移动医疗变泡沫
尚没有作为医疗核心的医生参与其中,移动医疗在诊疗方面是否还有施展拳脚之地?在庄一强看来,急性病未必适合移动医疗,“除非在诊所数量极其丰富时,每个居民楼下恰好都有一家诊所、化验室及影像室。”但对于慢性疾病而言,O2O或许是移动医疗,或网络医疗的可行之路。“可以经一部分周边服务放至线上完成,包括预约、挂号等,通过智能排序,可以避免患者集中涌向医院并浪费大量排队等候时间,即线上挂号、线下看病的模式。”
“我看好O2O模式,比如家庭医生或社区医生,仅针对周围社区范围内人口服务,医生未必在社区坐诊,患者可线上告知,医生出诊服务,医生每次出诊有不同于挂号费的固定出诊费,一些非疑难重症可以就此解决。”另外,医生诊断后如需用药,可借助售药平台实现配送。移动医疗可以结合出诊制度,解决一些初步的需求,“这或许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必须明确,愿意出诊的也以低年资或基层医生为主。”
“我个人对移动医疗持赞成态度,但我担心会泡沫化,因为众多资本、机构目前介入移动医疗领域,资本以盈利为目的,单纯为追求效益和回报反而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毕竟医疗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半公益性服务。”
4问网络购药
分流医院处方,政策未定抢布局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购药始终是医疗重要一环,尤其是去年5月份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以来,网售处方药也已成为商家争夺重地。其中,阿里已经与全国约5万家药店签订合作,线上支付、配送或线上支付、实体店拿药的模式将随着网售处方药的松绑进一步推开。一号店、阿里健康、京东商城三大网购平台均已获得网络售药“入场券”。传统医药电商也跃跃欲试,1月份,北京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药师”)与北京某肛肠医院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经营、技术支持、优质资源共享展开合作。在好药师副董事长蒋志涛看来,未来人们网购处方药的模式大概分两类,一是在医院获得处方后拍照上传,而打造网络医院或许是获得处方的另一种途径,用户可在网站平台向专业医生提问并同时获得电子处方,进而完成购药,实现这一过程的线上解决。
据悉,于2011年正式上线的掌上药店目前总用户量已经突破5000万,行业流量业内知名,现在已经与30000多家实体药店达成合作,网络药店逐步接“地”气,在王浚海看来,掌上药店提供的是用药指导、找药帮助及购药服务。之所以与实体药店合作,一方面是基于产品种类丰富和安全性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加快药品流通配送,可以更快地送达消费者。“而网上下单后配送时间快则一天,慢则两三天。”
5 问可穿戴设备
标准缺失准确性难保证
作为移动医疗市场的一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也有目共睹。原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徐亮认为,目前可穿戴设备是移动医疗收集相关数据的一种方式,但一些可穿戴设备并未通过专业的考核,或许与医院合作是一种途径。
科技专栏作者王小琉告诉记者,就可穿戴设备对健康的意义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于后台云端的大数据,其最值得期待的价值在于预测。如果要起到很好的预测功能,准确性是目前可穿戴类设备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一些设备在佩戴后所监测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是关键,因为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其对人体健康的预测及建议功能。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更多是“科技圈”的事,如果能够将这类设备应用于临床之中,专业化人员的参与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