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数据催生500亿安全市场 瀚思是这样玩的

  【IT168评论】现在流行一个词“新常态”。企业希望借助移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新常态下谋求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企业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被安全问题困扰,尤其是更加隐蔽的安全手段,比病毒更具威胁性。如何能够让企业具备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2年,Gartner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将变成大数据分析问题,只有获得更多的数据,才能在里面找到安全的威胁、攻击以及相应的安全隐患,才能去做相应的安全措施。令大家没想到的是,预言这么快就实现了。大规模的安全数据需要被有效地关联、分析和挖掘。今年开始,无论是硅谷的企业,还是包括瀚思在内的中国企业,都开始着手解决这种问题。

  新应用催生500亿美元市场

  IDC预测,到2020年,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主要由云安全、物联网安全以及安全智能(如何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来分析)组成。传统的防火墙等技术已经存在了二、三十年,虽然一直在改变,但本质和架构没变,未来将无法适应新的安全要求。

  随着新型应用模式的改变,安全的架构也在变。例如,用户都在使用智能设备,所有的数据都存到云端,所有信息做到集中存储,这就要靠大数据分析,靠机器学习建模,比以前更有说服力,更有效。

数据催生500亿安全市场 瀚思是这样玩的
▲瀚思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高瀚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瀚思安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瀚思”)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高瀚昭表示,在企业面临新的安全威胁时,瀚思主要集中精力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企业所有行为做可视化的展现;第二,做数据挖掘,通过动态的方式,在海量数据中发现可疑的蛛丝马迹。总结起来,一个是提供大数据技术,另一个是机器学习技术(或者深度学习、模式匹配)。

  如何发现并解除潜在安全威胁

  当多数企业对安全问题不以为然时,这些隐患正在发生。以某银行客户为例,其网银一天的日志数据大概有1TB,网络流数据大概是500TB/天。面对如此大量的数据,如何进行数据的挖掘?如何在这些数据中发现可疑的蛛丝马迹?

  对可疑行为的处理,简单说就是对工作流的处理。整个处理过程分两步:第一步,举证。攻击事情发生后,要知道是谁攻击的,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并拿出证据链;第二步,采取行动。有了证据链,就知道攻击了哪几台机器,怎么进来的,该不该拦截,从哪个地方拦截是最有效的。

  在举证方面,传统是采用“清洗”数据的方式,按照数据库认识的数据格式存进去,不认识丢掉。这样容易造成事后举证丢失有效、重要信息的后果。而且由于数据量太大,存储也面临困难。高瀚昭表示,瀚思的举证是基于大数据方式,首先做全量存储,将原始日志全量保存,举证非常方便。其次,采取行动时,对现有的防火墙、防病毒软件,或用户的策略管理做动态匹配,下达一些指令,做拦阻或遏止动作。

数据催生500亿安全市场 瀚思是这样玩的
▲瀚思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董昕

  瀚思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董昕补充到,瀚思的思路是通过采集日志、网络流、安全事件等大量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存储、快速的分析,做安全的算法、模式识别,进而发现以前传统的防火墙、杀毒软件、IDS所发现不了的安全隐患、安全威胁,以及内部人员对核心资源的异常访问、异常窃取。

  以数据驱动信息安全

  打个形象的比方,在安全策略上,瀚思不再是靠设一道门、设一堵墙、加把锁解决安全问题。而是在房间里加了很多“摄像头”,把每个人的行为轨迹记录下来,然后靠大规模的机器学习,加上规则匹配,找到谁是那个“小偷”、攻击者,谁是被攻击者。最终为客户提供“可见性”,让客户知道是怎么回事。另外,安全智能也是基于大数据安全技术,靠机器学习产生基线,从而对未来做出预警。

  企业除了结构化数据,还存在大量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依旧是个难题。瀚思的做法是,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重在识别数据类型,判断是不是敏感数据,安全等级,什么用户在什么时间点访问了这个数据,这个用户是否具备访问条件等。

  传统的判断策略是一刀切,要么禁止访问,要么允许访问。瀚思则是通过更精细的判断,比如,某个用户在白天访问被判定为正常,晚上访问则是不正常;或者访问一次两次正常,频繁访问就不正常。要实现这个智能化的判断,需要提供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过程。

  举例:某P2P互联网金融公司,经常有业务员在离职前疯狂的下载客户资料。这只是偶然的一次发现。瀚思要做的是对所有业务员的访问做建模,这样就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该访问什么,不该访问什么,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下载情况,就会立刻告警,通知他的经理,或IT管理员,这个员工要离职了,正在下载资料,通过分析出这种关联事件,制定出要不要制止或任由他下载的策略。

  内外结合的大数据分析

  “尽管企业安全也会遇到来自外部的威胁,但更多的是监守自盗。还有一些员工离职前下载机密的源代码、客户资料、商业合同等,甚至会通过一些渠道发布出去。这些行为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建模加规则的方式解决”,高瀚昭说。

  瀚思的大数据分析主要是内外结合。应对内部威胁,比如用户通过外部VPN链接、或登录等方式进来,就有登录信息,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应对外部威胁,比如用户通过中了木马的U盘,将信息传到公司的电脑或网络中,这样的行为也可以被发现。

  高瀚昭表示,本质上,机器的行为和人的行为是不一样的,要靠数据挖掘去发现一些不正常的事件。原则上,类似360这种安全软件做的事情,瀚思是不做的。无论用户是否安装了防病毒软件,都能知道病毒何时进来,是U盘还是网络下载,蔓延到什么范围,掌握了整个攻击链,了解病毒的进展,最终做全面的清理。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智能”防御

  在安全业界有一个共识,就是学习现实社会,看看超市怎么防范盗窃?道路上怎么防范闯红灯?监控的核心是信息采集,记录每一个用户、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应用的所有足迹。随着数据量的增多,即便是稍大一些的企业,也从来没有一个系统试图记录企业里发生的所有事情,更谈不上数据分析。

  幸运的是,现在大数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除了数据采集,还需要分析有没有人做坏事。以前,安全行业通过采集病毒样本,制作“解药”,投放市场。但前提是病毒在每个公司的攻击方式是一样的。而实际上,每个公司碰到的攻击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有基本两个办法:一个是以不变应万变。常见的是白名单,只要不是好人全部干掉,但是错杀太多,只有管理特别严格的企业才能做到。而且这个办法对内部人员的攻击仍旧无能为力。另一个是你变我也变。通过机器学习动态发现异常,这就类似于超市不但能通过摄像头监控,还能自动判断小偷告警,而不是靠人盯着看。因此,大数据的方式帮助企业从“被动防御”向“主动智能”防御过度。

  总的来讲,瀚思推出了新一代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以大数据的方式帮助企业做好安全防御。尽管其他安全厂商也在推类似的平台,由于缺乏大数据专业人员,往往采用第三方大数据平台,这样以来用户需要采购两套系统,遇到问题也要找两个厂商解决,难免遇到互相推诿的情况。瀚思凭借十年以上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积累,推出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已经应用在银行、公安、航天等多个领域。伴随着企业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