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Oracle如何平衡“软+硬”之道?

  【IT168旧金山特别报道】“Oracle是一家非常重视研发的企业,每年大概有5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无论数据库,还是ERP或CRM等产品,Oracle都希望实现同类非常好的,也就是Oracle一直贯彻的 ‘同类非常好的’原则。”甲骨文公司系统事业部执行副总裁John Fowler在“2014甲骨文美国总部行”的过程中,向IT168记者如此的介绍着Oracle的态度。

  Oracle的一体机如何平衡软硬之道?

  从稍早时候IBM放弃了x86业务来看,似乎硬件业务已成累赘?但是一体机这样的形式在Oracle反倒成了一个亮点。John Fowler表示,Oracle不会在x86这样的低端市场生产许多不同类型的服务器,而是把服务器和软硬件集成系统整合在一起,为顾客创造高价值。可以肯定的是Oracle不是提供一台低端的服务器产品,而是提供一个集成后的性能很好的一体化产品,这也是Larry Ellison一贯的战略。无论是通过SPARC还是x86,软硬件集成一体的系统,给顾客提供附加值比卖一台服务器卖给顾客要高很多。

  如果说这是Oracle对于硬件的态度,那么团队的协作将成为软硬一体化发展的基础。都知道Oracle对于优秀技术和企业的收购动作不断,而让团队之间合作绝对不是技术那么简单。John Fowler告诉笔者,Oracle要把数据库研发团队和芯片处理器开发团队的工程师放在一个团队里,起初大家很困惑,因为没有共同语言,甚至连平时使用的词汇都是完全不一样。但是,随着两个团队之间的合作,他们会慢慢的建立起一些非常卓有成效的对话,产生很多好的想法,最终通过Oracle的实际产品研发的模拟来证明这些想法。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把大家的讨论逐步转变成为一些可模拟的实际测验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些工程师简单的辩论来决定的。正因为整个过程非常的科学, Oracle才对软硬件一体的概念或者说战略如此有信心,也正因为如此,软硬件集成的结果是如此之好,能够发展的如此之快。

  就在上一季度,Oracle的一体机较同期增长了30%以上,但一体机里所使用的硬件不是单独拿出来进行独立研发之后的结果,是软件和硬件互补的成功。John 坦言Oracle单独来针对某一个服务器的研发相对来说是比其他公司要少的。而是把研发的重点集中在高附加值的服务器产品和软硬件一体机的硬件,而这个战略被证明是有效的。同时,John也认为Oracle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可以在x86上面跑,可以在IBM的Power上面跑,可以在SPARC上面跑,也可以在Oracle自己的一体机上面跑,提供一个完全开放、供客户自由选择的方案,这也是Oracle的软硬件平衡之道也是区别于其他厂商的重要特点。

  建设更全面的技术更开放的云

  从云计算的角度来讲,Oracle其实已经具备了很丰富的云计算服务包括CRM、人力资源管理等等SaaS服务,可以说Oracle能够为用户提供非常简便且灵活的服务。

  而最近热炒的SDN概念来说,对于Oracle的云战略可谓是重中之重。它能够帮助Oracle灵活处理虚拟机上面的应用软件运行和整个网络能力的配置。目前,Oracle的SDN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交换的形式体现在Oracle虚拟计算设备或者在其他的一些产品当中。John表示,在未来,Oracle会在所有系列的产品当中都嵌入SDN的功能,把它当成是Oracle平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另外,据了解Oracle还会将SDN的技术能力和Oracle存储产品结合在一起,使得Oracle存储能够实现端到端的处理。另外Oracle也把SDN的功能植入到了Oracle Solaris操作系统当中,新一版的Solaris里SDN功能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强。

  自从收购SUN以后,给Oracle带来的最直观影响莫过于云的基础之上提供数据库和Java,作为Oracle的平台即服务的产品,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John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产品。像IaaS这方面的服务,不管是Amazon还是Google,他们只提供一些低端的云计算服务,简单来讲就是存储数据这样的服务。从Oracle的竞争对手角度来讲,他们最多能够提供的是设施即服务这个层面的云计算服务,主要是在存储领域,而Oracle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提供刚才介绍过的像Java、数据库这样的平台即服务,以及完整的应用软件云服务,这是竞争对手所完全没有的。观察世界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客户还是喜欢在自己防火墙之后的应用系统,再加上一部分的云服务,用混合的方式实现云部署。在灵活性方面,Oracle有竞争对手不具备的独特能力,Oracle提供的灵活性能让客户根据自己业务的需要,来部署其认为合适的传统与云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最后,按照John的预测,当前这个季度内Oracle的硬件仍然还将继续保持0%-10%的增长。而在笔者看来,对于这个预测的信心与每年投入的近50亿的研发投入不无关系。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