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中国制造:从设计源头的质量管控之道

  【IT168信息化】暴雨浸城,一夜泽国。在严重内涝之际,为何京城的下水道不但不排水,反而喷水?暴雨暴露了城市排水道欠账,中国城市发展建设被指“要面子,不要里子”。同样,在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中,中国制造业从食品、药品、日用品到小家电、笔记本、汽车,暴露出的质量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处处欠账。一幕幕质量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正是质量意识薄弱的内心。在大雨拷问“城市良心”的同时,我们不禁在想,中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的出路何在?

  质量意识亟待觉醒

  在有产品不愁卖的20年前,“以质量求生存”这句话还只是一句口号。而在中国GDP增长从10.4%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的今天,在中国经济由“非常状态”转换到了“正常状态”的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市场需求减弱而竞争加剧的严峻考验。此时,质量问题不但成为中国制造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绊脚石,更决定着企业能否在剧烈的市场变革中存活下来。

  中国制造业从未如此清醒地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是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政府通过推行质量培训及认证、质量立法等相关政策措施对企业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调整,以期树立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形象。企业管理者更是清楚地认识到,在竞争中能够致胜的法宝就是高品质的产品与优良的服务,正如江苏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所说,“借助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不断上涨的成本,坚决摈弃粗放型生产方式,量质并举,超越自我。这是一条光明的路,必须快走!”

  质量乃企业生存之本,失去了对质量的控制,也就失去了竞争的源动力。如今,摆在企业面前的当务之急是,不仅要补足以前因为种种原因落下的质量意识,而且要以合理合适的方法努力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走质量信息化之路,是中国企业的必修课

  质量管理的概念从提出到实施已经有100年左右的历史,发展至今,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在国外的发展已经非常完整,一方面是专门的理论、算法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体系的发展。中国因为种种原因发展是不完整的。比如ISO9000虽然在中国很流行,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外的优秀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企业必须在各个领域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亟需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质量管理现状是:质量管理基础虽好,但仍以事后检验控制为主,质量和研发设计两层皮;大量的质量数据以纸质记录、分散保存在各个环节,无法保证完整性和连贯性;数据处理方式过于简单,未能进一步发掘出数据价值并转化为决策信息;信息传递方式落后、速度慢,无法满足准确、快速决策;与供应商进行协同管理质量难度大,无法真正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客户投诉处理过程管理困难,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

  当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必须尽快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质量管理,高标准地建立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以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产品实物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由此,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企业质量管理流程,整合企业质量管理资源,实现质量信息的迅速传递和响应,实现质量管理的协同运作和质量数据的科学分析,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

  产品从设计、采购、制造、测量检验、售后服务直至改进完善,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都决定了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安世亚太公司的“QMAX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从企业全局控制的高度和企业价值链、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从供应商的采购直到销售反馈”全过程、多维度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构建网络化、自动化的实时质量监控平台,帮助企业由“事后堵漏分析”向“立体、实时预防监控”的管理模式转变,并且从多角度深入发掘质量信息,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操作层提供全面的决策信息服务,并可延伸至整个供应链应用,成为企业迈向卓越质量模式的推进器。比如,面向复杂产品制造的质量信息化解决方案,就以“知、控、管、谋”为建设目标,实现企业质量管控体系的持续改进。

  可知:通过先进的数据采集及系统集成手段,实现对企业产品设计信息、工艺信息、生产加工信息、装配信息、售后反馈信息等质量信息的快速采集与管理,达到信息的可知。

  可控:通过对关键过程进行规范与控制,实现对外购外协件、生产加工过程、装配过程、审核过程及售后反馈过程的质量状态进行有效的管控。

  可管:对于过程产生的数据、经验信息进行结构化的组织与整合,实现面向产品的经验库系统,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质量数据的查询与追溯;通过协同监控与管理层,实现对质量目标、体系运行状态、质量成本状态、供方质量状态、质量问题状态的可视化、数据化管理。

  可谋:质量评估与考核的数据,来自于系统各个底层模块,对可视化、数据化、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持依据。

中国制造:从设计源头的质量管控之道
▲面向复杂产品制造的质量信息化解决方案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谈及医术时,扁鹊认为“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因为,长兄治病于发病之前。产品“病”了呢?产品质量既不是检测出来的,也不全是造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提高产品质量应该从设计源头入手。

  据统计,在最终产品的质量问题中,80%是由设计原因引起的,设计是产品质量形成的根源。在备件、生产、检验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所取得的效果,远没有企业在研发环节的“先知先觉”所取得效果好,而这一环节恰恰是国内大部分企业所忽视的。

  安世亚太面向复杂产品研发环节的质量信息化解决方案,以精益研发思想为指导,以质量总线技术为支撑,重点体现策划充分、质量预防、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的设计思想,是支持产品研制过程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

  策划充分:通过对研发过程进行基于WBS工作包的质量策划,形成保证产品质量所需步骤的质量控制点及要求。对策划的结果,采用多层次的图形化面板满足用户对大型复杂系统在研发活动中的多型号、多过程、多专业、多维度的实时质量监控与评估。

  质量预防:在项目研制过程中,系统以研发活动中的WBS工作包为主线,实现对设计活动的质量控制要点、历史故障经验等信息的提醒与预防。

  过程控制:通过每个工作包所对应的质量控制要求、质量规范和模板,对研发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检验与过程控制和评审。

  持续改进:对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规范化的处理模版,确保问题得到闭环处理,并通过对研制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评估、监控、追溯体系,实现研制质量的持续改进。

中国制造:从设计源头的质量管控之道
▲面向复杂产品研发环节的质量信息化解决方案

  质量,关乎消费者利益,是企业的生命,更影响国家的信誉。中国制造业质量管理之道在于,切实提高质量意识,选择合理合适的方法提高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

  然而,现代产品结构日益复杂,精度不断提高,用户对其可靠性、可维修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等指标,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企业在摸索中发现,提高产品质量应该从设计源头入手,质量保证要覆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质量管理方案,融合了现代理论方法,让全员参与到质量中来,消除信息孤岛,不但使质量问题“未雨绸缪”,更确保了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知、控、管、谋”,使质量不再是中国制造业追求产品高附加值、高效益路上的后顾之忧。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