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诸候混战 移动支付谁领风骚?

  【IT168信息化】

  移动改变生活,移动也能改变支付,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将带来全球整个消费与生活模式的重大变革,移动支付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移动支付“井喷”在即,“钱”景巨大

  如今随着3G的大规模商用,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SIM、SD卡在速度、存储、识别能力上获得空前提高,使得手机支付向着非接触、高智能、兼容性强的方向发展,手机终端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可以集成各种消费交易等功能手机的支付应用的步伐明显加快。而当方便快捷的手机支付方式越来越广泛成为用户的支付习惯时,这个市场爆发出来的能量无疑将是“巨大革命性”。

  艾瑞咨询发布的《2008~2010年中国移动商务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表明,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7亿用户,仅中国移动就有5亿用户。2008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1亿元,2009年,随着3G商用时代的到来以及无线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的纷纷试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支付交易规模达6.4亿元,比08年增长约205%,2010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再上新台阶,达到28.45亿元。艾瑞咨询的报告称,移动支付业务是“十二五计划”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大力推进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环境已基本形成,移动支付将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011年、2012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分别突破2千万、3千万人,而中国移动商务支付交易规模为此也将分别达到71亿、108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上公布了获得第三方支付许可证(支付牌照)的第二批13家企业名单,加上今年5月拿到支付牌照的首批27家企业,至此我国已共有40家企业正式“持证上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两次颁发,在中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整个中国支付产业必将迎来期待已久的跨越式发展、“黄金十年”。

  可以说,移动支付能为消费者创造更灵活、更亲切的消费环境,实现钱包的电子化、移动化,极大地丰富用户可选支付方式,很大程度方便广大百姓生活。在业务发展之初,手机支付的主要应用放在小额支付上,如交纳电子信箱费、QQ会员费、网络游戏月费、从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食品、购买地铁票以及足球彩票投注等,其实用性颇受欢迎。不仅如此,未来的移动支付还可以用于买家电、汽车、买房等大额支付。

诸候混战,移动支付谁领风骚?
▲移动支付“井喷”在即,“钱”景巨大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移动支付有非常大的商业前景,将广泛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将带来整个社会消费与生活模式的重大变革。

  移动支付,或从“诸候混战”到“三国演义”

  移动支付巨大的商机,引来无数商家“竟折腰”,争相分一杯羹。通信运营商、各大金融单位、传统第三方支付平台、手机制造商、芯片开发商、软件服务商等产业链上下方各个诸候都厉兵秣马,攻城掠池,绞织混战。而诸候混战之中,由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传统第三方支付势力渐旺,实力凸显,在国内逐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移动商务领域新格局。

  银联阵营:挟政策优势,把控标准,领跑市场

  中国银联地位是经国务院和央行设立批准的,负责统一银行卡跨行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资源共享的组织,地位较为独特,即是上级协会组织又是企业单位,可“挟天子以令诸侯”。此特殊的身份决定了银联阵营在移动手机支付领域中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左右逢源,在标准制定与牌照发放的政策上占尽优势。

  银联首先赢得近场支付标准的关键战役:在今年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统一明确了近场支付采取银联的13.56MHz国家标准,而中国移动所力倡的2.4GHz方案目前暂不能进入金融流通领域。今年5月份,银联又在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颁发中获胜,其控股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毫无悬念获得首批支付牌照,银联占尽了市场先机。

  目前银联阵营发展势头正旺,除把控移动支付标准外,在终端、平台和用户发展方面也全面展开布局,领跑移动支付市场。在手机终端方面已与大唐、TCL、HTC等手机厂家宣布联盟合作,推出的国内首款支持银联移动支付标准的智能手机,努力补上终端方面的短板。银联甚至通过一系列办法试图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将通信运营商“边缘化”:银联推出了一种“贴膜”业务,这种“膜”可以贴在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SIM卡上,使这些移动设备具备支付功能,而这些“膜”既不需要运营商发行,也不需要运营商管理。

  通信运营商阵营:财大气粗,逆势突破,局部开花

  移动支付当然少不了非常好的主力、三大通信巨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三大通信商一直以来就卯足全力想在移动支付占据主动。目前这三大电信商家均已成立自己独立的支付公司。3月,中国电信支付公司在成立了“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月,中国联通成立“沃易付”移动支付公司,7月,中国移动支付公司也宣布成立。

  但即使财大气粗、实力非凡,三大通信商也抵不过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政策扶持的银联,话语权显得相对弱势。而且这三家通信运营商虽然同属于一个阵营,但为了捷占先机,早也“兄弟登山,各走各路”,竞争激烈,而且被银联抓住“软肋”,各个分裂。

  由于“统一支付标准”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这使上级主管单位国务院、央行不能不往自己的属下机构银联倾斜,三大通信运营商话语权渐渐旁落,中国移动所主倡的2.4GHz标准方案只能搁置一边,甚至两次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获取上也都无功而返,十分尴尬。这使三大运营商在未来移动支付领导权之要更落下风了。

  尽管在政策上三大通信运营商阵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却不甘只当配角,一直力求逆势突破,以取得局部优势,获得相对市场地位。

  第三方支付组织阵营:人多“势弱”,经验丰富,创新力强

  第三方支付组织阵营总体而言“人多势弱”,目前已有两批共4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有阿里巴巴格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银联的Chinapay以及易宝支付等较大企业外,其它企业规模并不大。未来还将有一两批企业获得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阵营人丁日益旺盛。

  第三方支付组织阵营既不像银联阵营有着掌权者、监管者的背景,也不像运营商有着庞大手机终端用户的优势,对银联主要是服从和依附关系,但是并不表示它们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反而因其有强大的中介功能、活跃度高的创新力、在传统互联网富有经验等特点,使其成为移动支付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支付宝自7月起宣布以二维码技术布局现场移动支付业务、财付通联合多家银行整合了几十家银行信用卡还款业务……

  可以预计,未来第三方支付企业将采用“合纵联横”的模式,借助拥有广大网民的互联网支付优势,依附于银联的力量,在移动支付领域继续开疆拓土。

  软硬件厂商:甘当配角,默默无闻,不可或缺

  相对银联、第三方支付组织这类“虚拟”机构,涉及移动支付上下产业链制造服务的软硬件厂商则是“实体”单位,其作用、地位也很重要,只不过它们更多是甘愿当配角,少在台面抛头露面,默默无闻,甚至一时之间被“边缘化”,但如果没有它们,移动支付将变成“空中楼阁”。概而言之,目前在手机支付产业链中软硬件厂商主要包括四大环节领域:芯片设计制造、模块封装、卡片制造、软件运维服务,都是手机支付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如中兴通讯、TCL、华为、拓维信息、长电科技、证通电子、康强电子、大唐电信和高阳科技,以及用友软件等相关产业链企业,均力图在移动支付中赢得一杯羹。

  国外新势力:功夫超强,影响力广,加紧入华

  一些国外IT巨无霸新势力也对国内移动支付这块“肥肉”垂诞三尺,加紧入华扩张步伐,力图划分势力范围。

  谷歌作为世界互联网平台“一哥”,今年收购摩托罗拉后在移动互联网平台更是如虎添翼,在移动支付领域正显示出后发制人的超强态势。在今年5月谷歌就迅速联合花旗银行、万事达卡、First Data、Sprint和恩智浦公司共同宣布推出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的“Google Wallet”这一综合支付工具。与其他移动支付市场上的势力相比,谷歌有着“庞大的信息资源、丰富的应用产品线和渗透率极高的用户到达渠道”,乃至支持NFC的Google Nexus S手机,这些都是国内任何金融、运营商或第三方支付企业难于匹及的资源优势。

  有类似大举进军移动支付市场的大鳄还有苹果、微软等。苹果手中拥有粘性很强、数量广泛的客户端,一旦苹果推出支持现场支付的新一代硬件设备和服务,任何一个国家移动支付市场上早晚都要为苹果“腾出”位置。而软件巨头微软自然也不会落下移动支付,微软在它明年上市的Windows 8中也也将集成NFC协议,其策略与谷歌类似。目前谷歌、苹果、微软均表示十分看好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乐意与国内同行同台竟技,分享成果。

  除此之外,RIM、三星、诺基亚、亚马逊、Facebook等国外IT巨头也都加入了这场硝烟弥漫的移动支付世界战争。

  当前,中外各方都在励精图治,合纵连横,抢夺移动支付大蛋糕,并频频上演“灌蓝”的好戏。但按‘天时、地利、人和”之因素分析与预测,最终能吃到大餐者,或应是国内银联、三大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三国’。”

${PageNumber}

  看易行难,移动支付尚有难关需突破

  移动支付业已初显了美好钱景,但从目前国内乃至全球状况来看,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和普及仍有不少问题与挑战需要努力探索与解决,这也影响移动支付在国内各个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一是实现移动手机支付最核心的问题是安全保障技术与机制。无线信道是一个开放性的信道,通信标准安全性不高,缺乏严格的身份验证,目前国内没有统一制定加密标准,对3G、GSM通信的安全性可能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手机号码及密码等容易被破译、窃听、假冒、篡改,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如何切实保障手机支付的安全,并让广大消费者接受移动支付是安全的这一理念,是摆在产业链各个厂商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是技术标准接入的瓶颈问题能否较快冲关、突破,目前也是不小的问题。手机支付的发展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整合,但目前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网的网络结构、技术标准、通信协议各行其道,不尽相同,其间仍存在难于兼容、难于自由无缝接入的问题,因此,各类层次通信协议标准如何统一则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融合过程。

  同时,目前国内移动支付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国移动主导的运行于2.4G MHz上的RF-SIM标准,另一种是银联支持的运行于13.56MHz上的标准。目前虽然接近统一以13.56MHz为标准,但中国移动只是“口服”,总想力图开拓出自己的新天地。

看易行难,移动支付尚有难关需突破
▲移动支付尚有难关需突破

  此外,还包括用户在支付时直接打交道的收款机、POS机、自动贩售机等,这些都需要制定一些共同的行业操作标准,与相关产业链企业达成共识。

  三是成本费用将成制约移动支付产业普及的瓶颈。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通信运营商、金融服务商、软件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各级零售商家。但实现物物相联、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顺利自由流通,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并需安装众多读取和识别设备以及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而这必然导致相关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与物品成本的上升,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手机支付业务在小微企业、零售终端等领域发展将受到较大的制约。

  四是上下产业链不同行业部门、不同制造商、网络商之间的利益矛盾是一大困惑。在各方利益分配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统一、各为其政的背景下,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将不会一帆风顺。

  当前,国内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运营模式和以独立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这三条块分割还是比较明显。除了技术标准纷争尚未完全解决外,其它诸如手续费、利息、通信费用、终端补贴等商业模式中的各自分担、分成的比例,现在不同行业部门、不同通信商、网络商之间仍理不出头绪来,还在争执。

  五是法律保障的缺位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另一问题。目前我国现行移动手机支付的政策还不完善,手机消费类增值服务费的征收没有法律保障,市场管理较为混乱,使得消费者难以得到对手机消费应有的维护权利。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加紧制定相应的移动支付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移动支付市场已刻不容缓。

  六是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未广泛形成也是影响手机支付普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何将移动手机支付从一小群人的时尚行为推广到为大众的普遍行为,移动运营商、金融服务商乃至各级相关产业链厂商还有不少的功课要做,尤其是在宣传推广方面更待加强。

  从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发展与产业融合的历史实践来看,无论是哪一个战略层面的协调与融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移动支付发展与产业融合之路将是在曲折中不断求前进,需要政府各个部门、产业链各方有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耐心、坚强的斗志,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大家应舍小求大、存异求同,尽快找到一个为各方所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齐心合力把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蛋糕”做大做强,才是根本大计,移动支付的钱景与美景也才能最终实现,惠及四面八方!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