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融入信息化大潮 中国彩电产业突破重围

  【IT168 信息化】

  中国彩电产业已经走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还在被动地追赶。近日,一则消息振聋发聩:硅谷的消息人士表示,几乎可以肯定,苹果正在开发一款带iOS操作系统的数字电视。我们不禁要问:世界彩电产业还有没有这个耐心等待中国同行赶上来?苹果的“搅局”也许是个启发:融入信息化大潮,中国彩电产业突破重围,夺门而出。

  十八年前,我结婚的时候,七拼八凑,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彩电,牌子是日本东芝的。

  十年前,这台电视坏了,维修时被告知,这是国人仿冒产品。经与北京某知名商场协商,退货,用返还的一半现金,换了一台长虹彩电。

  三年多前,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在北京转了几个电器卖场,咬牙跺脚,买了第三台彩电,日本SHARP的。说咬牙跺脚,是因为它真贵,可也真的吸引人,货比三家,我不得不服气、认宰。

  今年,我家卧室里那台用了10年的长虹彩电大不如前,我寻思着,买台新的卧室彩电。于是,再度关注彩电问题。国庆期间,乘到超市购物之机,专门到彩电卖场观察,有个什么感觉呢——一是不急于出手,二是出手,也不大可能购买国货。

  这与我的初衷南辕北辙。我很想买国产彩电,一方面国产彩电便宜,与我的财力更相匹配。事实上,我家的其他电器与家具,都是民族品牌;另一方面,我不仅爱国,而且深知支持民族品牌于国于民于企的利害。可是,为什么在彩电购置上,我有如此强烈的外购倾向呢?

  这让我痛心。

  在这个经济动荡,群众背负沉重,企业风险畸高、现金流紧张、经营举步维艰的时候,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国人,宁肯省吃俭用、受人歧视,也要坚持购买国外品牌或进口彩电,那么,原因何在?后患几何?这些问题,真的很沉重,很发人深省。

  现将我的思考整理出来,供有识之士参考,也是请教。

  首先,恭喜部分国产电视生产企业今年上半年经营趋好,我也欣喜地看到,一些企业着眼发展,对企业组织架构与板块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我想,后者也许是更具战略意义的。

  接下来,我想剖析导致上述消费倾向的原因。这也许是诸位更感兴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彩电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消费者采购彩电,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其外观主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彩电不仅仅是个娱乐工具,它还兼具装饰门庭、展示主人品位的作用。所以,凡是有点消费能力的人,或者即便没有,也要挤出钱来,买个像点样子的彩电。

  这也正是我的忧虑所在。国产品牌和企业设计、生产的彩电,普遍不及国外品牌。请看下面两款国外品牌彩电图片: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1. 某进口彩电精致的金属包角,灵动的支架,质感的喇叭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2. 另款进口彩电超窄边框,轻盈的支架,独具匠心的颜色与亚光处理

  再看三幅国内品牌彩电图片: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3. 某国产彩电的边框光可鉴人,支架设计简单粗放,不显档次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4. 另款国产彩电的边框与支架除了上述问题以外,用色也缺乏考究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5. 某款国产彩电在边框、支架、喇叭外观设计上有问题,整体缺乏美感

  让我忧虑的还不止这些。今年9月《商业价值》以《李东生的再次挑战》为题,报道了TCL企业艰难而充满风险的华丽转身。TCL也许是比较幸运的,此前包括上广电、长虹等企业在内,掷巨资上马液晶或等离子面板项目,现在看来,成功者又有几家?我不反对有实力的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但是,我反对的是引入人家即将淘汰或已经淘汰的技术。

  今天,我看到刘步尘先生的一篇文章《传统彩电企业走到生死关口》(请见附件)。结合这篇文章,我想,中国的彩电企业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闯出一条新路?这就像我们的男子篮球,我们在与欧洲劲旅对抗的时候,身高往往不占优势。如果在身高这个维度上努力,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我们拼机动灵活、战略战术、整体攻防,也许更有胜算。

  刘先生对传统彩电企业的前途不大乐观。我对此倒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传统彩电企业如果抓紧转换观念,求新求变,还是能够把握自身命运的。有了这份信心作为支撑,还需做好市场细分的工作。

  从使用场合分,彩电可分为个人电视、商用电视等;

  从客户年龄段分,个人电视可细分为儿童电视,少年电视,青年电视,中年电视,老年电视;

  从家庭居室分,个人电视可细分为客厅电视,书房电视,健身房电视,卧室电视,卫生间电视,厨房电视;

  从音响品质分,个人电视可细分为普及型音响电视,高保真音响电视;

  从消费者个人偏好及投资保值分,个人电视可细分为限量版、珍藏版、定制专属电视;

  商用电视又可细分为户外电视、酒店电视、室内广告电视,厂矿企业电视,零售卖场电视,发廊电视等;

  从智能化程度分,可分为普通电视,智能电视(电脑)。

  此外,还要痛下决心,坚决不做“大路货”,要做就做“精品”,即便是为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研制的彩电,也要追求“精美”。在这方面,苹果的成功最具启发性。Iphone4精美的外观以及乔布斯对精美近乎病态的追求,甚至掩盖了其功能的不足。

  我们的民族彩电企业还要从单一的彩电研制生产,升级为电视解决方案提供商,再升级为电视服务提供商。这是产业升级的一个发展方向。比如说,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文化与偏好,为其提供整体电视解决方案,以及售前、售后服务,这方面的工作大有文章。

  还有一点建议,在与国外品牌的博弈中,从以“拼弱项”为典型特征的“地面战”,转型为以“拼综合实力,特别是拼智慧”为典型特征的“立体战”。

  什么是我们的弱项呢?现在,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面板就是我们的弱项。在这方面,要打持久战,也要舍得花费人力、财力,盯住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或者其他更具潜质的高新技术,潜心攻关,不能再浮躁下去。

  什么是我们的强项呢?我们成长在中国,对这片沃土以及国人的偏好,可以做到更精确地把握,可以整合一些社会资源,形成合力。这是强项之一。请看下面这张照片。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6. 某款进口彩电的设计与科技

  你感到奇怪吗?原来电视还可以这样卖!不仅卖电视,还卖居家设计与配套家具。只要不违法犯罪,不违背道德,谁限制彩电企业卖家具了?

  中国人聪明,吃苦耐劳,消化、整合新技术,再创新的能力强,这也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可以学习人家的设计理念、成功经验,革新形成自己的东西。比如,在智能电视方面,我们完全可以走得更远,干脆将彩电打造成大尺寸平板电脑,让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请看下面这幅图片。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7. 某款进口彩电的遥控器

  你从这张图片看到商机了吗?噢,原来国外彩电企业也有失算的时候。凭这个遥控器,其Smart彩电能聪明到哪里去?!

  我们可以借助蓝牙技术,为我们的智能彩电(也叫电脑)配个全尺寸的键盘,我们可以开发一款DVD播放器,与这台电脑连接,既可看大片、听音乐,还可上传、下载、刻录资料。请看下面这张照片。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8. 智能彩电的全尺寸键盘

  这还不够。这么大块头的电脑,如果不让它兼具游戏功能,岂不太浪费了?你也许会担心,视频游戏不是国内彩电企业的擅长,这个领域强手如林,能有我们一席之地吗?请看下面这两张照片。这两张“肉饼”香气袭人,它分明是在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9. 家用视频游戏机市场份额不断变换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10. 国外某彩电企业生产的家用视频游戏机

  国内彩电企业当然是后来者,后来者有劣势,也有优势。劣势是没啥积累,门道不清。这个不怕。只要虚心学习,没有过不去的坎。请看下面这组照片。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11. 两款比较传统的家用视频游戏机操纵杆

信息化:中国彩电产业夺门突围的金钥匙
▲图12. XBOX家用视频游戏机主机价格不菲且接线复杂,还不包括彩显

  国内彩电企业要做的,也许就是在杭州或者深圳,找寻一个游戏开发团队,试着为本企业生产的彩电(也叫电脑)开发一款能够叫响的视频游戏软件,再找一家代工企业,为自己的客户贴牌生产几款别致耐用的游戏机操纵杆,通过门店售货员介绍给消费者,然后,借助企业门户网站,收集消费者意见和建议,或者干脆和消费者一起完善、拓展视频游戏。说不定,两三年以后,国内彩电企业也能学会苹果那套把戏,靠营造游戏园地,为自己的消费者提供线上、线下游戏增值服务,从中赚取合理收益。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中国足球。当下的中国彩电产业与中国足球颇多相似,我们那么多的企业苦苦支撑了几十年,到今天,我们几家主流彩电企业年销量的总和,还不如一个三星。在国外市场,几乎看不到中国的彩电,即便是在国内,民族品牌也是洋品牌的陪衬,是二流甚至三流货;我们的国足打了几十年的防守反击,结果又是如何?

  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与其防守反击,不如主动进攻;与其单线作战,不如立体作战。

  ——齐王问管仲,我想一统天下,又恐势单力孤,我当如何是好?

  ——管仲答,善用“整合”,何虑之有。整合天下资源,则天下归一。

  附件:传统彩电企业走到生死关口

  传统彩电企业走到生死关口

  刘步尘

  刘步尘: 1965年生,河南郑州人,1988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原TCL集团彩电新闻发言人,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国际企业品牌形象顾问。历任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现任依维文化传播管理机构首席顾问。迄今发表企业管理、产经分析、营销案例等各类文章800余篇,在家电产业、企业形象、公关传播等领域有较深研究。

  一个悄然到来的现实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将看电视当成每天的必修课,取而代之的是泡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个悄然发生的变化,已经成了影响电视销售的重要因素,甚至有年轻人认为,电视正变得可有可无。基于此,可以预测:未来电视机销售有可能长期陷于低迷状态,甚至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性。

  相反,兼容电视与电脑功能的手机,将大行其道,这就是3C融合。

  [感言] 刘先生的上述观点,本人并不认同。手机确实是个增长点,但是,传统的电视产业不见得一片暗淡。电视以其大画面及在家庭中的装饰性等卖点,不会被小小的手机所取代。相反,融入时尚元素的彩电产业,将在未来人类生活中,扮演更加夺目的角色。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讲到,智能电视的确是个机会,但这个机会不属于传统彩电企业。这是由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决定的,因为只有手机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传统彩电企业纷纷涌入智能电视领域,是为手机厂商抬轿子,为自己掘坟墓。

  [感言] 刘先生关于掘墓的观点,恐怕有些武断、悲观。况且,掘墓也是需要时间的。马克思先生早在许多年前,就说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可是时至今日,资本主义还是垂而不死;几十年前,经济学界就断言钢铁等产业是夕阳产业,垂垂老矣,可到今天,钢铁产业风头依然是不减当年。回到本题,手机有手机的优势,电视有电视的优势,抛开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观点,我们会发现,两者互补、共生,也不是不可取,更不是不可能。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传统电视提供信息的作用正在被淡化,人们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越来越短。中国彩电企业一窝蜂涌入智能电视领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狂热的背后,掩饰不住技术积累的苍白。

  前不久,海信宣布推出个人智能电视I’TV,创维则宣布推出云电视,名称不同,本质一样,都是智能电视下的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海信从宣布转型智能战略,到推出产品,仅用了三个月时间。而备受消费者推崇的苹果,推出iPhone的背后是长达7年的研发。

  I’TV到底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尚不得而知,但有一个基本道理大家都明白:开发产品的时间越长,产品的成功几率就越大,这叫天道酬勤。这个世界从来不曾、未来也不会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感言] 厚积薄发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有后来居上一说。时间不是致胜的唯一筹码,光有勤奋也不足以致富。不信,你就睁眼看看中国的农民兄弟,再看看华尔街那帮食利阶层。

  据海信说,它曾在内部提出一个非常大胆的问题:“假如三年后海信消失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消费者会感到不方便吗?”海信自己没有给出答案。我曾将这个问题公诸新浪微博,多数网友的评论是:“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能过。”看来,海信并没有它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

  但我仍对海信的觉醒表示钦佩,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敢于向自己提出如此残酷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虽人人耳熟能详,却未必都深谙个中道理。

  未来,手机将取代电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新型显示技术的出现,让这一趋势成为可能。可折叠、卷曲的显示器已经制造出来,我们的衣服乃至口袋里随身携带的纸张,都有可能成为手机、电视、电脑的显示器,人们担心的显示问题将不复存在。

  前不久,英国一家媒体公布,美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超薄柔性电子电路,它可以像临时刺青一样粘在人的皮肤上,而且几乎没有重量,十分适合用来制造电脑或手机。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让“电脑、电视、手机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成为可能。

  实际上,电脑发明人早就宣布“电脑已死”,取而代之的将是手机。

  [感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先生的这一观点,深表认同。

  那么,未来我们客厅里的电视用来做什么?

  可以预见的是,电视将逐步从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角蜕变成为配角。目前,年轻白领群体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已经从电视变成了电脑,未来还会由电脑变成手机。这实际上意味着,电视闲置的时间将越来越长,甚至有一天电视会退出我们的客厅。

  电视的职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从信息媒介逐步转变成为娱乐工具,越来越像DVD、游戏机。

  [感言] 电视也许会退出客厅,但是,它会大踏步地迈进卧室、书房、卫生间、厨房……未来的电视也许更像是一面薄如纸的镜子,贴在墙上、冰箱上,甚至贴在你家卧室的屋顶。那里,会有你认养的三、五十条深海鱼和珊瑚礁。每天早晨,它还会以优美的乐曲,提醒你起床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电视企业只能对边缘化趋势听之任之。电视智能化无疑是一个趋势,也是必由之路,传统彩电企业必须尽快恶补IT与智能技术,向苹果这样的公司看齐,把“传统”的帽子扔掉。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彩电企业的短板是多年形成的,可谓痼疾,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虽然不少企业也曾进军IT和移动通讯领域,但能坚守下来并取得成绩的,几乎没有。

  因此,未来传统彩电企业的日子,可能更加艰难。过去,它们面对的是传统对手,半斤对八两,都相差不多;而今,它们还要面对谷歌、苹果、微软这样的巨无霸,竞争的严峻性陡然而升。

  [感言]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没有惨烈的竞争与淘汰,怎么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进步?诺基亚当年也很牛,现在怎样?谷歌、苹果、微软的突围与成长,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敢想敢干、不畏如林强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三星则不同。作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三星2010年售出平板电视约4000万台,比中国彩电前四强海信、创维、TCL、长虹销量的总和还多。不仅如此,三星手机已稳居全球第二,大有取代诺基亚成为第一的可能。在笔记本电脑领域,三星的表现也相当不俗。三星在彩电、IT和移动通讯三大领域的技术积累都相当充分,将三者予以整合,爆发力将非常惊人。中国恰恰缺少这种全能优势型企业。

  预计未来三年,传统彩电企业将走到生死关口。

  [感言] 三星确有可学之处。但是,学之,不代表畏之;中国传统彩电企业的生死关口不在未来三年,而在当下。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