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觅求良机 PLM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IT168 信息化】

  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过程中,中国企业理应将创新的切入点选在产品设计——这一原创度高、入门但较低的环节。选用信息化手段加以规范产品由概念向图纸,再向实体的转化过程,是条事半功倍的创新捷径,近年PLM(Products Lif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的蓬勃发展佐证了这一观点。其实,PLM自身也需创新,应对新的挑战。而且,PLM的创新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和过程,笔者不敢妄自“指手画脚”,只愿以所处、所闻、所思的几个典型例证抛砖引玉。

  中国制造业觅求创新良机,PLM责无旁贷

  面对近期的制造业不景气,使人不免发问为什么金融危机已过去3年,还有一些曾经辉煌的企业一夜间土崩瓦解?原因不难找:三年前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制造业的订单数量迅速减少,困境主要源于外因,外部需求慢慢复苏,困难很快得到了缓解。而今天中国制造业面临在国际市场(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市场)定价话语权的缺失、人口红利渐渐丧失、技术装备落后、自有知识产权奇缺等内忧外患,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毕竟企业活力贫乏归结为企业创新能力的“贫血”,治愈贫血的关键还是自身的造血机能。让我们深究可见,企业的生命是以其产品为载体的,产品的兴衰也意味着企业的兴亡,企业唯有不断开发研制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新产品,才能永保企业生命活力,而建立一个先进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保持强大产品研发能力的前提。

  PLM是企业研发体系自主创新、实现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所依赖的业务活动载体,企业产品的自主创新又促进PLM的实施和改善,这种互动过程推动新知识的产生、积累、优化,利用知识管理亦是将创新成果转化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程,自有知识产权意味着创新被社会的认可。

觅求良机 PLM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PLM是“西药”,创新是“造血系统”

  打个不知恰当与否的比喻:PLM是一剂能够治疗企业产品研发“管理方面疾病”的“西药”,创新是企业免疫(抵御外部冲击)和生长(自身发展)的“造血系统”。借助PLM的管理体系助力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等同为提升核心竞争力而进行的“药物治疗”。

  PLM的创新性始终贯彻着低碳理念

  低碳经济是维系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低碳经济的基础就是需要低碳的产品,产品的低碳属性如同产品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设计环节,即要求PLM软件功能满足自动化的数据请求和数据处理,自动分析所得到的环保数据,根据客户提出的环保请求做出分析报告,以帮助企业在产品研发的早期发现产品是否合规于环保和节能。

  PLM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贯穿于从产品策划、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于产品来说,能否被市场所接受才是关键。但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准入已不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壁垒,也可以说,环保成为贸易壁垒的“新宠”,低碳已成为环保的代名词,PLM厂商力推环保解决方案的动因主要来源于贸易保护的法律遵从性。

  现有的PLM软件在产品的环保、节能设计上还是有欠缺的:一般的PLM基本不涉及碳排放量的评估,稍微有些环保概念的也基本停留在有毒部件禁用的层面。倘若中国制造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势必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关键的业务能力去解决环保守规的难题,而且产品节能在设计起点即具有竞争力。

  PLM软件对于低碳经济的贡献还体现在自身的低碳性和其实现设计功能促进产品的低碳——节能环保。在设计理念层面的创新——PLM支持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异步开发模式(并行工程)、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建立产品设计集成模型、实现知识管理,促进设计的标准化、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在技术层面的创新——PLM强调软件功能中协同办公的特性,可满足团队在一个平台上完成设计任务;又要与企业内各种管理软件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共享资源。创新的效果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投入和缩短设计过程从而减低“碳排量”。

  物联网延伸PLM的新触角

  在现代制造业社会大分工的社会环境下,供应商的协同往往是企业产品开发流程的瓶颈。PLM可以使企业很方便地为供应商提供受控的入口,在保证企业数据保密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与供应商的双向协同;而且系统提供有效管理有关的供应商资料、物料承认资料、品质检验资料、供应商往来邮件等等资料的管理平台,并且建立与之相关数据的关联。这种数据“大集成”的理念,如果突破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唯一沟通维度的禁锢——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进入物联网时代,物的所有属性的数字化及其借助信息化手段全过程管理势在必行,而且很大程度需引进创新的手段和方法。

  物联网中的“物”,就是需要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其中,唯一编号如同产品的“身份证”,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觅求良机 PLM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物联网延伸PLM的新触角

  与之对应的是PLM对产品的管理也是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有力的说明物联网的“物”诞生之际,标注身份的“胎记”有赖于PLM给打上,并伴其终生。当然,这仅是物联网与PLM相互交叉应用的一个起点。

  因为物联网的宽泛性推至全球,记录所有“物”的“户籍记录”软件——PLM存在着的厂商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乱象,他们需要做一次平台化的统一,至少在数据格式的一致和共享方面,才有利于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实现“全球一体化”。基于RFID 技术的现代工业企业物联网系统技术,以便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宝贵的生产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减少设计浪费、缩短设计周期,进一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效率反过来帮上大忙!

  PLM永远带有技术创新的标签

  PLM作为软件产依托信息技术本身的创新,将管理的方法更加智能化,融入人工智能的因素加以实施。很显著的一个方向就是将量子信息技术和生物量子技术结合进去。人工神经网络的出现: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扩展人的智能。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20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朝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们使用DNA,在试管中制造出了首个人造神经网络,这个相互作用的分子组成的电路能像人脑一样,基于不完整的模式进行回忆。科学家表示,这样的系统将完全有可能具有思维能力;然而,其运行效率目前还很低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虽然,目前的PLM系统人工智能水平不高,但在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专家系统加以使用。它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系统,它从人类专家那里获得知识,并用来解决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困难问题。专家系统也叫知识基系统。它们是依赖于适用于特殊应用领域的知识规则的计算机系统。该应用领域的专家给出在某种情况下使用的简明规则。这些简明的规则和事先调整过的if- then规则相联系,用于解决问题。尤其特殊的是专家系统模仿了专家在处理故障时的思维方式,其水平有时甚至可以超过人类专家的水平。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更具智能化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行将成为明天的创新成果,绝不仅是科幻作品。

  PLM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手段还未得到广泛的使用,投入高、收效慢是一个明显的原因。云计算作为一种创新的理念应用与企业,涵盖了众多技术上的创新以及一些基本技术应用的增强,云计算大规模普及的核心问题是解决SaaS应用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其运行环境与开发工具问题,运行环境的核心是云计算中间件平台,而不是传统的操作系统。用户不必再投资于任何服务器或是自己的设备上安装任何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不将中小企业的全部应用向云计算打开大门!其中就包括PLM,构建在不断技术创新的云端PLM应用使得企业创新更具普及性。

  结束语:挑战+创新=机会

  PLM作为研究产品生命周期的软件产品也应有其自身发展轨迹,笔者大胆断言处在发展阶段,顺应全球化、现代化及绿色的经济趋势之需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述各种挑战,对于PLM的发展也可称为机遇,无论PLM的厂商,还是用户如能秉承创新精神,相信PLM的“路”会很长、很宽。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