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2011第三届“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赛事回顾
2011“金蝶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湖南大学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共有152支队伍参加比赛,是“金蝶杯”举办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次大赛选手多为90后,他们在比赛中体现出富有创造力的开拓精神之余,更表现出踏实肯干,理性团结的创业思想,一反公众对于90后浮躁的评价。
来自晋中学院的杨军更是说出:“我是打杂的,为团队提供服务”的朴实话语。他以“打杂精神”成为本次大赛大学生创业者的代表人物。
“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主办,由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承办。大赛由校内选拔赛——省市晋级赛——全国总决赛的竞赛流程组成。大赛由金蝶公司提供手工沙盘、经营之道、创业之星等电子竞赛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模拟企业的CEO、CFO、CIO等职务,并进行公司战略管理与运营的实战大比拼。
大赛共分为高职组与本科组两场比赛,历时近5个月。高职组决赛于7月25日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本科组决赛于7月31日在湖南大学顺利结束。两场比赛分别由青海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获得“创业之星”的奖项。除了两位冠军,大赛还开设了最具人气奖、最具创意奖等奖项,鼓励大学生创新思维,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非常好的CEO,非常好的CFO,非常好的COO和非常好的CIO等个人奖项。据悉,本次大赛的冠军都将获得5万元的创业基金,个人奖项的获得者将会得到前往金蝶顾问学院免费学习的机会。
本次大赛保持着“金蝶杯”务实的特色特点,评委都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和国内外教育专家,其中包括金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等知名企业家。他们针对本次大赛的选手提出了富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徐少春评价大学生创业者说,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有激情,才能有动力实现自己的计划。同时,大学生应该明白,创业并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一生的事业。金蝶就是在不断地创新与创造中,成长起来的企业。要敢于突破自己,敢于改变自己,敢于去赢,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感慨道,现在的大学生是幸运的。不仅有企业模拟平台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运营,更有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让选手对创业与就业有所准备,大学生应该珍惜眼前难得的机会。
中国的大学生富有创业的激情。南洋理工大学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符之玮说,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为70%,远比美国20%要高许多。这意味着中国大学生创业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根据上海市团委08年提供的数据,当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一数字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整整九倍的差距。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实践经验。事实上,大学生都需要更多的实践培训。”金蝶助理总裁权顺亮目前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情况时说道。他指出大学生就业前景严峻,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更应谨慎。创业大赛不应仅仅作为活动,更应是一门实训课程、大学生无论创业与否,都应接受创业培训,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企业管理流程、各部门协作关系及决策模式,增长实践经验。作为院校应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帮助大学生增长社会体验,提升就业能力。
因此,本次大赛的两支冠军团队都是做小项目的团队,其创业计划的实施性强和所需要的成本较低,符合大学生创业者的原始状态。相比于前两届,这一届参赛团队普遍更注重创业计划的实施。本科组评委王新明评价此次选手:“说得很实在,没有虚话”。此次参赛选手多为90后,他们谈及大学生创业,显得务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队长说:“创业最重要的是将创业理念付之于行。”选手们表现出的独立自主和务实严谨都打消了评委和观众以往对90后的担忧。
目前,大众对于90后的担忧主要是人才的浮躁。正如徐少春所说,人才的浮躁起源于人才追求成功,其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此次大学生创业大赛中选手们所表现的“打杂精神”或许是引导90后的关键。打杂精神意味着甘于做无名英雄,为团队服务,认真做事,少说空话。这种精神,不仅大学生创业者需要,每个企业也需要,整个社会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