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相对完善的人格,也就没有好的软件从业人员,软件企业就开发不出具有竞争力的软件,各行各业的广大用户也就无缘享受优质的软件与服务。软件从业人员的人格完善问题绝非个别人的小问题,而是关乎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值得业界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
北方科讯公司的软件工程师陈默闹心可不是一天两天了。陈默打小性格内向,上学那阵子,还没觉着咋样,不就是见了生人就脸红心跳,不敢当着别人的面亮明自己的观点吗?这反倒好了,可以少生事非少惹事,平心静气作功课。大学毕业,几经辗转,到了北方科讯,一晃就是七年,眼瞅着身边的同事纷纷上位,他这边却连个亮光都没有,心里头多少有些不快。前几天,项目经理组织大伙嘬了一顿,有个毛头小子喝高了,居然搂着他的脖子,说原以为他是“揣着”,后来才知道,他是真的话少,人如其名!
问题多种多样,病根出在人格
陈默知道自己的毛病,话少是外表,关键是有点自卑。他也想多一点自信,只可惜,从小到大,从校门里走到校门外,从来也没上过这门课,没有人指点过,他根本就不知道应该从哪儿下手。因为这个,他成了公司里的另类,看到同事们仨一群伍一伙儿,整天叽叽嘎嘎的,就打心眼儿里烦。这不仅影响到他与同事们的合作,也影响到他的人生大事,老爸老妈得空就催他相对象,七大姑八大姨的也紧着张罗,人是见了好几个,可至今也没有下文。原来他是烦加班,现在,反倒有几分感谢这加班了。
与陈默截然不同,新锐信息科技公司的王工,直到被公司劝离的前一刻,都是自我感觉良好。在王工眼里,其他同事,包括那几位头头脑脑,无论是专业造诣还是学历,创新能力还是言辞表达,即便是衣着打扮,跟他都是没的比。他质问公司经理,像他这样的人才,咋就不招人待见了?公司经理迟疑良久才说:“你就是有那么一点儿以自我为中心,说白了,就是目中无人。你容不得别人,别人也就容不得你,你换个地方试试吧,说不定是个好事。”
▲问题多种多样 病根出在人格
眼下,像陈默、王工那样,受职场、心理等问题困扰的软件从业人员不在少数。他们的问题多种多样,病根大多出自人格方面。对此,有的朋友会不认同——说我别的可以,辱没我的人格不行!其实不然,这里所谈的人格,不是伦理道德层面的人格,而是指心理学上的人格。在心理学上,人格泛指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不仅如此,人格还需要自我关照,需要积极作为,主动加以完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相对完善的人格,也就没有好的软件从业人员,软件企业就开发不出具有竞争力的软件,各行各业的广大用户也就无缘享受优质的软件与服务。由此看来,软件从业人员的人格完善问题绝非个别朋友的私人问题,而是关乎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值得业界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
两个自我
美国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罗杰斯,他有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中的自我,另一个是理想中的自我。前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后者是个人对自己的期望——我“应当”或者“必须”是个什么样子,是理想的状态。只有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达到结合的时候,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罗杰斯主张,人格的成长在于充分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和谐,其冲突会导致人的心理不协调或者失常。由此看来,人格完善就需要个人对自我的成长有个明确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性格组合。拿陈默来说,他比较自卑、敏感,想变得自信、随和起来。其现实自我就是自卑,理想自我就是自信。只有通过一定的方法,经过一番努力,他才有可能达到自我人格完善,做一个自信、愉悦的人。
陈默需要经历的这个过程就是人格完善,这是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身为一名软件从业人员,如能尽早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不仅会逐步摆脱困扰自己的诸多问题,还会在职场乃至人生旅途中收获更多的安宁与幸福,这可是当今社会最可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