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营造平安 信息化使公交事业更加人性化

  【IT168 信息化】

  公共交通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流、物流、车流和部分信息载体的空间位移并到达一定目的地的手段。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主要由公共电汽车、轨道、快速公交BRT、出租车和轮渡五个方面构成。但我国绝大部分的居民公共出行还是由公共电汽车来承担。因此这里指的公交是公交汽电车行业。

  公交企业是从事城市内部公共汽车客运及相关经营的企业,属于“公共设施服务业”,它通过公交工具的运营为实现乘客的位移提供服务,它创造的巨额无形价值融于社会各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之中,因而公交行业具有“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倡导公交的人文关怀尤为重要。同时,为人服务的公交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应源于保证和促进客户满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

  人性化公交的基础是快速、便捷的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有车一族日趋庞大,城市中车辆的保有量也逐年上升,这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成了家常便饭。按照建设部的发展计划,2010年全国公交车的保有量将达到50-60万辆的规模,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公交车都在万辆以上。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快速、便捷公交出行的希望,与现实中交通硬件“不硬”的矛盾,很难短期内完全靠基础建设补足。公交由依赖基础设施扩张的粗放型的公交向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集约式公交发展的转变。补救的办法是许多大中城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希望通过合理规划和先进的交通控制手段缓解城市交通中的老大难问题。

营造平安 信息化使公交事业更加人性化
▲城市交通的拥堵

  公交车辆的调度如果还是基于传统的定点、定时发车以及车辆出故障时的调度,是难于在现实环境做做到快速、便捷。信息化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借用公安110视频网络平台,利用3G技术对运行的公交车辆进行实时准确的定位,对现有公交站台进行电子化改造,增设电子屏幕,对车辆到站时间进行报时,与交通路口红绿灯进行联动,让公交车辆优先通行。通过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完成行车计划与配车排班、监控调度指挥、数据统计分析、数据交换、车载终端数据采集和反馈控制,使公交车调度更加科学、及时、合理。并且,系统的智能型还体现在完成历史数据库的积累、生成智能化的数学调度模型,提供优化公交的方案。

营造平安 信息化使公交事业更加人性化
▲公交智能管理系统

  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是公交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出行量的必要手段,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交通管理水平,从交通管理的基本面减少路面的交通流量,消除混合交通,是中国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让利于民,是直接的人文关怀

  公交运营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业务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t)的应用,构成企业决策支持的核心组成部分:将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深度挖掘,帮助管理者理解生产经营的推动力量和认识环境发展的趋势,发现资源利用的薄弱环节,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持续改进——通过信息化节约运行成本。随着城市公交的发展,公交车辆和驾驶员逐年增加,公交运行成本也会逐年递增。为了最大限度地用好财政资金,建议建设公交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公交车电子档案,详细记录车辆的运行里程数、油耗、维护、年检、保险等信息,为年度更新车辆提供可靠的预算依据。建立驾驶员电子档案,详细记录驾驶员的工作时间、驾车里程、所驾车辆维修、乘客满意度等信息,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奖惩机制。同时,分析公众出行的规律、乘车习惯,优化公交路线或新增线路,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求,也增加了公交行业的效益增长途径。

  信息化对于公交行业运营的贡献不仅在于“节流”,而且以“开源”更甚!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以建立一个跨平台、多终端、数字化的互动媒体网络为核心战略,移动媒体依托城市智能公交综合信息化平台,以创新的第三方信息化服务模式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开展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不仅使乘客感受到的娱乐无处不在,广告收入更是补贴公交行业,使乘客得到实惠。这都要拜现代发达的媒体信息化所赐!

  据美国工业与制造学会统计,完善的信息化可为企业降低12%的成本、减少10%的管理人员、提高10%~15%生产能力、增加4%~20%的利润。而公交企业内部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处理占整个企业决策的70%,通过计算机技术集中处理,可使管理人员从面向数据和报表转向面向实物和市场。实践证明,将这些理念在多条线路进行实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而且明显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改善企业的效益,如可减少站务人员50%以上,减少司机12%-15%,减少运行里程10%-12%左右,大大降低营运变动(或磨耗)成本。公交行业效益提升,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的,主要依靠票价优惠来实现的。票价的优惠具有倾向性,对特定人群、特定时段、特定车次实施不同价格政策。在以往的人工售票时代实现起来很是麻烦,但在现今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内确实易如反掌,特别是与银联系统相联结,将金融信息化的便捷性延伸到公交消费,侧面性的鼓励大家出行乘坐公交,减轻城市交通的压力。

  信息化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

  公交具有强烈的“公益性”,公众中的特殊全体享受这份“公益”的时候,更需要周到的服务。这不仅需要社会道德水平的支撑,更需要政策的指引下的技术创新,信息化手段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份责任。仅以盲人乘坐公交车为例,候车时,看不见又听不到,往往不知道来的是哪路公交车,匆匆忙忙挤上一辆,却又发现上错车了;有时候可能因为车辆来得太密集,公交车在站台外就停车了,而盲人却看不到。

  利用红外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电子路牌技术及语音与计算机集成技术(CTI)让盲人乘车有“声”可循,免费领到的公交车语音提示器发挥了大作用,使盲人单独搭乘公交车变成现实。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盲人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白色遥控器,一有车到,遥控器会发出震动,报出“11路车”的声音。这路车不适合,只要按键略过。接着,遥控器又发出“133路车”的声音。就想坐这路车,换个确认键按下遥控器,133路车就发出声音:“你好,欢迎乘坐133路车。”,同时司机也收到提示信息。

  营造平安,信息化责无旁贷

  公交车辆和站台都是客流密集的地方,对公共安全要求非常高。由于种种原因,公交车上的争执、偷盗,性骚扰等行为还比较突出,如何提高公车的安全性,如何有效遏制公车违法案件的发生,进而保护公众的安全出行,是政府、公安部门和公交部门一直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在公交行业实施视频监控系统已成为迫切之需,并辅以海量存储技术、全球定位(GPS)和宽带网络(3G)技术,做到对场站、站台及车内的固定位置实时监控、记录取证,乃至移动的车辆加以定位跟踪。信息化手段对于提高公车安全性,打击公车犯罪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公交行业的服务质量,改善城市交通,发挥重要作用。

  出行信息上网可查

  建设交通网站,方便市民出行。目前,涉及交通方面的官方网站多为政府部门网站,主要以政务公开的静态性信息为主,而市民想了解是公交线路的整体情况,无法从便捷的渠道得到。交通网站可提供我市公交以及长途客运线路、公交站台、发车时间、公交IC的办理等业务的查询,结合公交服务热线和短信平台,为市民推荐非常好的乘车导航服务。拓展公交信息增值服务,实现公交信息服务多样化,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

  结束语

  公交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现成的借鉴模式供参考,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围绕“更好服务大众,更好服务社会”的目标在前进。形成了社会办公交的良好氛围。以智能调度建设为突破,不断地巩固、完善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活力和满足乘客需求为出发点,促使公交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