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学习互联网好榜样云计算成运营商新机遇

【IT168 专稿】    “产业跨界融合带来的生态系统变化,将给传统电信市场带来深刻变化,电信运营企业有可能适者生存继续蓬勃发展,也有可能丧失机会而每况愈下。”面对来自生态系统变化的挑战,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如此感慨。当下,依然是电信运营商的“盛世”,然而正如奥巴马在年初的国情咨文中用“卫星时刻”警醒国人“危机来了”,风光无限的电信运营商也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起因:成本驱动+未来挑战

    这一挑战让2011年春节三大运营商掌门人的新年致辞中,“创新突破”、“规模发展”成为最醒目的关键词。而云计算无疑是电信运营商布局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武器”。

    2010年底,IT168曾在全国范围进行过一次大型的云计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在最初的迷茫之后,并没有迷失在媒体、厂商的过度宣传中。混沌的定义、似是而非的产品、花样繁多的技术、喧嚣的厂商、隐约的安全风险、纷扰的云计算标准......导致了国内真正大型的云计算应用少之又少。专家和用户对云计算怎么看?这显然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近期CIO.COM刊出一篇小文是关于六位专家和用户对云计算的观点,但简短的文字还是不足以让我们了解用户,特别是大型行业用户对云计算到底怎么看?

    为此,IT168企业组启动云计算系列访谈活动,制造、金融、能源......和行业精英深入探讨:云计算,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将再访走在IT建设前沿的通信行业,在这个电信运营商的盛世,他们将如何布局未知的移动互联市场,云计算又是如何成为运营商发展机遇的?

    起因:成本驱动+未来挑战

    从国内云计算领域,中国移动的大云(Big Cloud)是其中比较像模像样的项目了。为此,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便是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支撑研究所项目经理罗治国。

    从运营商的角度,云计算是一个机遇。一直以来,电信运营商还都专注于传统的通信服务。尤其是对于移动来说,IDC这一块相对于其他运营商比较落后,云计算,公有云服务,算是移动的一个机会。通过云计算来给用户提供服务,能够帮助用户进一步地降低成本。对于用户来说,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资源出租类业务的发展。

    一直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从事云计算领域研究的罗治国介绍,中国移动从2007年开始云计算领域研究。那时,云计算的概念刚刚出现,并没有现今的大热。其实,最开始他们都不称其为云计算,而称其大规模运算。怎么会想到开始云计算的专门研究呢?其实,这是中国移动研究院黄晓庆院长指出来的几大战略研究方向之一,目标是为了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打造一个端到端的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当时和云计算一起提出的创新项目和理念还包括Ophone等。

    据罗治国介绍:在云计算领域,当时的重点是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解决移动内部成本高的问题,这里主要是利用私有云。我们知道,电信运营商的大部分IT系统都是构建在小型机+磁盘盘阵的体系架构上,这样只有像IBM、HP等几家少量的IT提供商有这样的技术,所以基本是被国外厂商垄断,导致成本非常高,包括硬件和其上的软件。并且,如果系统内部容量不够,需要扩容的话,非常麻烦。硬件上可能需要将原有的机器换成更加高档的机器,比如原来的机器是32核的,如果换成64核的机器,成本不是乘2倍的增长,而可能是10倍甚至更高的级数倍增长,成本非常高。此外,这种体系架构下的系统升级和业务升级本身也非常复杂。当时Google已经非常出名,他们利用云计算技术在x86机器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中国移动希望通过研究这样的技术,解决运营商业务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另一个重点解决问题则是,运营商也越来越面临着互联网的挑战。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与运营商有竞争的业务,包括网络电话等,都是对运营商利润的侵蚀。很多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互联网都开始提供。尤其是,像iPhone这样的创新产品,进一步把运营商变成一个通道。而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把管道铺好、坐等收钱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大部分增量利润涌向了创新型技术公司,电信运营企业管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海量数据流量冲击了电信网络承载能力,却未能带来相对应的收入和盈利。

    在罗治国看来,运营商肯定不能坐以待毙,所以想办法去应对这样的挑战成为云计算的契机。其实,中国移动在比较早就提出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变,希望不仅仅是做信息通道,更要做信息服务,以及相关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在2011新年来临之际,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提出,中国电信要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与王晓初一样,王建宙也强调,中国移动要做“智能管道”,“积极向产业链资源渗透,集中优势打造优质的、有服务的、增值的智能管道。”

    云计算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应运而生,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挑战,信息技术应用进入一个新的周期,终端设备制造、业务内容提供、互联网服务等多角色不断融合。通过云计算技术提供这样的一个基础设施,而且这个基础设施是低成本、高扩展的,这正是当时中国移动开始云计算研究的初衷。


更多云资料和CIO访谈,请访问微软云计算专区

    现状:技术储备+应用试点

    “大云”1.0在2010年5月正式发布。1000台PC Server+Mapreduce、Hadoop等开源应用,体现了云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技术储备,“大云”为电信运营商搭建了一个业务试点的云环境。罗治国介绍,“大云”在业务支撑系统应用、业务系统资源整合,以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从整体实践效果来看,在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性能方面还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业务支撑系统的试点包括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应用。之所以选择这些业务进行试点,是因为虽然云计算能够处理互联网的海量数据,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处理IT环境下所有业务特征的所有需求。 特别是,电信运营商的很多业务操作相对复杂。在此过程中,想全面实施云计算并不容易。目前,“大云”还是以数据分析的试点为主,计费等敏感业务毕竟涉及用户更广、实时性要求高,目前还需要时间和论据来证明。

    在罗治国看来,云计算的未来将是一个底层平台上的资源统一,而上层则是各种业务系统的存在。以往,运营商内部是烟囱式的架构,每个部门就管自己的独立系统。而云计算应用的将来,将在底层形成统一资源池的基础之上,运营商原有的各类对外提供业务的系统从分离变整合,然后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的底层平台对外提供云服务,相应地管理架构也会产生变化。

    在这些内部应用试点之外,“大云”也尝试通过大云开发者社区对外提供试用,探索公共服务。“发展仍然是当前和今后的主题。”王建宙在公开场合表示,一方面继续深挖细拓新用户、新话务、新业务;另一方面大力拓展新领域,“加快139.com、手机支付、手机阅读等业务发展,积极探索金融、媒体、出版、搜索等新领域。”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无疑是运营商可以拓展的新领域。

    “大云”项目的技术路线是以开源为基础,同时通过自己的研发力量进行技术研究和储备。开源技术让“大云”项目承担相对更小的风险,考虑到系统整体基于x86架构设计,因此系统设计之初首要考虑的就是系统的可靠性,如何利用软件优势来弥补硬件不足解决可靠性问题。x86机器的每个计算能力是有限的,设计时还要考虑如何能够很好地横向扩展,保证计算能力不够时增加机器就行。“大云”项目就是应用这样的理念去设计和研发,而“大云”本身也成为一个不断优化演进的过程。

    理念:云计算大量应用需要成熟产业链

    罗治国认为,云计算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生态链。目前国内看来,云计算技术还不很成熟,大家处于各自为战的一种状态。但是,通过对国外的研究可以看到,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生态链。比如亚马逊,它最初提供基本的IaaS服务,现在开始提供包括数据库等在内的整合PaaS服务。这对用户深具吸引力。用户愿意去用这些服务,因为一来它使得用户的系统具有很大的弹性,二来它替用户节省的初期投入。尤其对创业型公司来说,开始不需要巨资购买资源,只需租赁即可展开业务,这样初期投入可以很小。对于这些公司,可能很快便关门大吉,也可能很快就爆发式增长,即使失败关张,对于创业者的损失也不是很高,而如果爆发式增长则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力。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用户,对于云计算他们可能并不专业,因此更希望能直接有一个很好的整体服务解决方案。亚马逊是如何解决这类用户需求的呢?他们通过一个类似开发者联盟的社区,组织一批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围绕着亚马逊展开服务。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为亚马逊带来更多的客户,同时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无需从头做起,双方都能获得自己的收益;从用户角度,他们也愿意使用这样的服务,并为此买单。

    所以,云计算的应用建立在这样一个整体的产业生态链之上。但是,国内要么就是像IDC提供商那样只能提供最简单的服务,要么就是像SaaS提供商那样提供广泛但分离的服务,不同的应用由不同的厂商提供。中间缺乏像如何为企业去做集成,如何帮助企业移植到云上等解决方案提供商。因此,云计算要在中国大量应用,需要有这样一个整体的良好的产业生态链,大家能够紧密结合共同提供服务。

    在罗治国看来,云计算既是一种商务模式,也是一种技术理念,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角度做出细分,不同的应用需求,或者不同的业务特点,可能用到不同的技术去解决。归根结底,理念都是相同的。包括“大云”项目本身,也是包括几个产品路线,针对解决不同的问题,包括实时交易系统、分析处理系统,它们从实时性要求、处理数据量等方面都不一样。很难用同一套技术去解决。但是,在统一的理念基础上,同样可以设计出符合云计算理念(包括能够高度横向扩展、能够提供很大并发量)的系统。

    下一步,“大云”将如何发展?虽然罗治国表示,今年不会推出“大云2.0”,但他还是透露,2.0版本的“大云”应该会在产品线上有所增加,以适应更多的场景,并且从系统稳定性、可用性、便捷性上进一步加强。毕竟,1.0版本可能更多地将重点放在解决技术上的突破,以及系统试点应用的验证。

    云计算的出现是因互联网的发展而来。新年致辞中,中国移动王建宙提出,要向互联网学习,“要善于学习互联网企业的运营规则、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以开放的思想、合作的态度、共赢的原则,探索建立适合发展需要的新模式。”那么,运营商不妨真的学习互联网好榜样,让云计算成运营商盛世危机中的新“机遇”吧。


更多云资料和CIO访谈,请访问微软云计算专区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