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RFID技术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IT168 应用】

  通过对医疗安全的现状与目标的认识,提出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用药、用血、手术、设备及耗材、医疗垃圾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应用前景,以达成全面提升患者安全、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1 医疗安全的现状与目标

  1.1 医疗安全的现状

  贝塔朗非在其创建的《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 Foundations, Development,Applications)的系统论中认为,错误并非是由于人的疏忽无能所致,而是由于系统内的缺陷造成了一个使人产生错误的环境[1]。其根源主要在于系统中缺乏自动控制措施、信息沟通障碍、人员不足、工作环境不利、组织结构及过程潜在失灵、报告系统问题、人的能力的局限性、工作压力、疲劳和缺乏睡眠等[2]。

  1.2 医疗安全的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在卫生部医政司指导下,发布的《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具体为: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⑵提高用药安全;⑶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⑷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⑸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⑹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⑺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⑻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⑼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⑽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由此可以看出,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安全”还存在着巨大隐患,特别是患者身份识别、用药安全、手术安全、院感控制等更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2 RFID在医疗安全中的应用

  2.1提升用药安全,杜绝给药错误

  忘记给患者服药、服错药、剂量不正确或药物与患者匹配错误等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4]。因此,很多欧美医院已经采用床边护理系统和药物的RFID技术,使药物和病人相匹配[5]。

  2.2提升用血安全,全程追踪血液

  虽然医院对血液使用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严密的保藏措施,能保证将危险降低到最少,但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法排除,输血错误最常见的原因是输入了错误血型的血液,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8]。

  在血袋上粘贴一个RFID标签,含有相关血液的详细信息。当护士准备输血时,通过读取血袋上的RFID标签和患者的“RFID腕带”信息进行比对,以确认该血袋的信息和患者身份是唯一对应,从而确保血液正确的输给每一个患者。使用RFID技术可以全程追踪记录血袋,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减少对血液的污染;设置血液的有效日期,库存中可以自动实现报废报警;快速识别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实时跟踪血液信息。

  2.3提升手术安全,严格控制失误

  RFID技术中的追踪功能可以让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提高安全效率,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2.3.1落实手术部位标记:手术患者的“RFID腕带”含有姓名、手术位置、手术类型、手术日期和手术名称等。在进入手术后手术室护士核对标签信息,并询问患者以证实标签中信息是否真实;在实施手术前,主刀医生再次核对标签信息,并再次进行验证,不匹配则报警以杜绝手术部位错误的发生[9,10]。

  2.3.2 落实麻醉全程安全:在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再次核对标签信息,并再次进行验证。同时记录患者开始麻醉、开始手术、何时添加药物、手术结束等每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

  2.3.3 落实手术器械安全

  2.3.4 落实器械无菌安全:手术后如发生感染,可对手术包进行追溯,从整个手术包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全过程都能追溯到时间、人员、地点、数量、价格,乃至于管理者在各个层次需要的信息都能采集到。

  2.3.5 落实手术人员管理:在手术前,每个医护人员配带一个主动式RFID标签,进入手术室时,固定式RFID读写器将记录进入时间,手术后医疗人员交还RFID标签并由读写器再次记录各自的ID号和时间,从而记录下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间。在手术过程中还可以记录下每个医护人员的位置。

  2.4提升设备管理,增强安全使用

  建立类似于智能医药柜(SMC)的射频跟踪自动识别管理系统设备库房,在每台/件设备和高价耗材上配置RFID标签,通过出入库门与手持读取器,能够及时地掌握设备及耗材的供应商、生产日期数据、有效期数据、批号和大小,以及进货、入库、点验、上架、保管、盘点和出库等准确信息[11]。在设备维修时还可以记录何人、何时、何处、对何种设备进行了保养、维修、巡检的相应内容。同时该管理系统使医院决策者能全面掌握全院的设备及耗材的情况,及时得出医院设备使用情况信息和相应的分析报表,使医院在购买设备及耗材和战略决策上做到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

  2.5追踪医疗垃圾,实施动态管理

  采用RFID技术,可明确每袋医疗垃圾的科室(病区)、种类、数量、重量以及何时、何人送到周转站,并可避免交叉感染。实现了对医疗垃圾的动态实时管理。不仅可以监测整个医疗垃圾处理的流程;而且可以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医疗垃圾进行追踪,防止整袋医疗垃圾的丢失;还可以有目的地追踪指定医疗垃圾的重量变化(减轻),抽查医疗垃圾周转站称重不准确的现象以及进行分装外流的现象,降低医疗垃圾的处理成本。

  可以统计出的医疗垃圾发生地的分地域(病房、门诊和急诊)、分科室、分类型、分时段的数据,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垃圾管理方案。 可以获得医疗垃圾周转站的峰值存储量,对周转站的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数据。

  2.6 控制感染范围,防止感染扩大

  RFID也具有全院范围感染控制的功能。医院的各个重要的出人口、病房以及特殊单位都能够识别身份,患者如果进入到限制区域,系统可以进行相应的提醒,从而保证有效的隔离,防止感染的扩大。

  3 RFID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3.1 全面提升患者安全

  通过读取药品、设备、耗材以及标本上的RFID标签和患者的“RFID腕带”信息进行比对,确认了与患者身份具有独立的、惟一的对应性,从而确保患者身份辨识,防止人为疏忽;对患者重要的医疗信息(如:生命体征、过敏药物、手术部位等)提供实时警讯,杜绝事故发生。

  3.2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确保正确的医疗流程得到执行(患者、治疗、时间、地点、医护人员),所有重要医疗步骤均由RFID启动,执行前自动比对(人员、事件、时间、地点、物品)完全符合医疗流程与执行时间。

  3.3 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3.4 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

  患者可随时获取费用、健教等信息并可降低医护人员询问时间;透过用药品查询功能,实时提供药物效用、副作用数据给患者;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同患者接触,满足了患者心理的需要。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