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沙集镇模式奏响农村信息化新乐章

   【IT168 案例】 夕阳西下,暮色笼罩着沙集这个苏北小镇。在离镇政府所在地仅1500米之遥的东风村,有着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在东风村腹地的一区主街道,两辆12吨货车和一辆9吨货车正停在那里等着村民将一个个包裹称重,然后装上车。经过《互联网周刊》记者询问,地上堆着的上百件经过简易包装的简易拼装木质家具将被运往全国各地。而此时,机动车的声音不绝于耳,不断有三轮摩托货车的车灯刺破夜色,从街道南北方汇聚于此。天天物流公司的王经理对《互联网周刊》记者说,三轮摩托货车是为方便客户而设。只需一个电话,客户就可坐在家里等物流公司上门收货。

  尽管东风村只有1180户人家,却汇聚了10家物流、快递公司,其中EMS东风村营业部一家的营业额就占到整个睢宁县EMS总额的60%,与此同时沙集镇镇区的物流公司仅为4、5家。尽管物流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但圆通物流公司王经理对沙集镇委书记黄浩说:“这辆9吨的货车,我们去年一天一趟。今年,一辆车已经不够用,我们又买了一辆12吨的货车,两辆车每天都拉得满满的。”昏黄的街灯下,久久凝望着这一忙碌场面的黄浩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两年前,谁都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会发生在东风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沙集镇是个极其陌生的名字,本文为什么要花大篇幅来提她?她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两次进村进行考察与调研?就让我们随着黄浩的讲述一起走进这个令所有情系三农的人为之热血沸腾、精神振奋的网络时代的“小岗村”——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一起去感受它的血泪心酸、触摸她跳动着的信息时代的最强脉搏。

  家庭化小生产遍地开花

  沙集镇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东部,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6万,劳动力3万。沙集镇于1981年开始分田到户,农民以生产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以东风村为例,除了种地,主要的产业就是养猪。相对于种地,养猪可以赚得更多,一般一年可出两栏猪,一栏三十头猪可以赚到3000元,年均收入就可达到6000元。而东风村4782人,耕地4332亩,人均不到一亩地,按照一年两季种粮食来计算,人均年收入也就2000多元钱。因此,东风村村民开始一哄而上地养猪。据现任东风村村支书王敏介绍说,当时东风村家家户户养的猪都在三四十头以上。这期间形成的几个养猪大户,在经历了村里废塑制品和网销家具两次集体转型之后,依然活跃在当地的生猪市场。

  然而,养猪产业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控风险以及来自于行业的外部挑战使得养猪业的中小户逐步走入困境,主要有:生猪疾患风险;养猪户无法与市场进行直接有效的对接,中间商低价从农民手中购得生猪再拿到市场上高价卖出,利润被中间商严重盘剥;养猪业极度依赖市场,也就形成被动应对市场的态势;生猪饲料价格不稳定;行业的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再度压缩。养猪之路越发进入死胡同,而来自于另一个行业的曙光又不断召唤着村民,在农村特有的从众跟风的社会土壤中,农民集体转型从事新的行业也便顺理成章。相邻的宿迁耿车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步形成了废塑加工产业,耿车废塑产业产生了高额利润及农民因此而发家致富的消息一经传来,加上国家对再生资源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沙集镇村民就再也坐不住了,捋起袖子大干一场,家家户户都搞起了手工作坊式的废塑加工。单就东风村而言,仍以农业生产为主业的就只剩下了两个自然庄。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积极性真正能够调动起来其实一直有它独特而固定的路径,即这种于农村特有社会土壤中自然生发的路径。不懂得把握这种规律,国家所有自上而下的贴心政策都是不能真正发挥效力的。而这种规律又再一次在沙集农民第二次集体转型中发挥作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2008年是沙集镇废塑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期,一座座伸向天空的自建烟囱与堆积如山的废旧塑料昭示着沙集废塑加工业的欣欣向荣。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废塑加工产业已成为与几大规模企业并肩的沙集镇的支柱产业。

  据介绍,废旧塑料要经过分拣、熔解、冷却、造粒四道程序。可以看出,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以对环境的极度破坏作为代价的。黄浩说道,“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近来国家对再生资源企业优惠政策的调整,废塑加工这种低层次产业愈发缺乏活力”。尽管,废塑加工业仍有利可图并且仍是支柱产业,但目前已现疲态。以东风村为例,2009年,其1个亿的产值已被异军突起的网上家具的3亿元销售额给超越。农村网销仿佛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市场是属于她的,未来也是属于她的。

  每谈起沙集镇的网销业,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教授总是难掩激动之情。他深知沙集镇网销在没人呵护、无人问津的情况下自生并悄然成长、快速壮大意味着什么。当网销业翩然来到政府面前并承担全镇经济支柱的时候,连长期在基层工作的黄浩也有些举足无措。网销发展的速度之快,是过去任何一种经济形式所无法堪比的。从2006年,被誉为“沙集镇网上第一人” 的孙寒在家搞网店到2008年,沙集网销先行者们还处于网上的投石问路阶段。从2009年开始,以东风村为中心,网销在沙集镇迅速扩张,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形成。同时,东风村的网销正在侵蚀着废塑加工业的地盘。走在东风村,会明显看到产业转型在空间上的呈现。多家废塑加工农户已将部分厂房腾出来让与木制家具的生产,而一些废塑加工的大户则在不放弃旧业同时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试水网销。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东风村网上开店的有400多户,沙集镇有1000多户。东风村家具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的网商有20多户,超过300万元的有5户。经过沙集人的巧手制作出来的家具不仅远销全国各地,并已开始走出国门,拥抱国际市场,远销新西兰、西班牙等国家。然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刚刚过去的11月初,上海赢天下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落户东风村,为不懂网络技术或无暇办理各种手续的村民提供网上开店、网店装修以及网络数据分析等业务,由此成为第一家入住东风村的提供数据服务的公司,它的出现也标志着沙集网销家具业在快步向产业链迈进。目前,网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加工制造、材料配件、电信通讯、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2010年9月,在“第七届全球网商大会”上,唯一的“非常好的网商沃土奖”颁给了沙集。

  信息化2.0

  沙集镇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1992年后,沙集镇欲现代化之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这也充分说明了农村产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并非一条坦途。

  提到工业,黄浩对沙集镇的定位是仅仅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黄浩说,“2004年,我们才招来第一家外地企业进驻我们的工业园区。目前,沙集镇工业园区共有海德曼建材、常凯服装、佳王机械等7家外来投资企业,目前这些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沙集镇的支柱产业。”国家提倡农业产业化,目的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人口的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据悉这些企业在招工时对年龄及学历都有一定的要求,且每家工厂仅能解决百人就业,对于全镇6万人口,这样的解决杯水车薪。

  黄浩介绍,多年前的乡镇企业经过发展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与集群化的经营,经过多年的市场拼杀,大多数乡镇企业都已倒闭,只存活下了少数企业。这就是乡镇企业没办法形成产业的最好诠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的农业产业化以山东寿光为试点,向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政策。然而,如沙集镇这样自然条件的农村在全国不在少数。沙集镇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不具备形成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大生产和管理的基础。据介绍,九十年代初,东风村曾根据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民搞经济林木种植业。由于这种政策并不切合农民的真正需求,所以半途夭折。从根本上来说,政策失于没能真正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

  而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为什么以家庭为单位的养猪产业和废塑加工业,尽管产值很高,甚至使得沙集镇受惠而GDP在全县排名前列,却始终没能进入工业化大生产?这固然与农民的小农意识有关,同时也与政府的引导不力和错位有关。

  《互联网周刊》记者曾就“为什么沙集模式没有出现在富庶的苏南?”的问题向业界人士询问时,得到的回答是,苏南与浙江农村已经形成了极为发达的工业,它们也需要网络,只是网络是已经成熟的工业的网上延伸。而沙集镇没有工业,农民需要致富,所以通过网络销售而催生了家具行业。短短四年,沙集镇的木质拼装家具行业就已经历了板条拼装家具、刨花板家具和实木家具三个阶段。

  沙集镇在农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道路上,成功地打响了第一枪,而农村信息化革命的暴风骤雨即将来临。准备好的没准备好的,都一起上路接受这场洗礼吧!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