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频道

信息化铸造苏宁的“智慧的卖场”

    【IT168 案例】 

信息化铸造苏宁智慧卖场

  苏宁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20年,其实也是其信息化发展的20年。其对信息化的持续投入,让企业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也让这种提高科技含量的新的发展模式日渐成熟,成为苏宁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就在云技术、数字化信息平台越来越被看重的同时,苏宁正努力打造成“智慧的卖场”。

  系统升级

  “苏宁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是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的推动过程。”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告诉记者,苏宁1990年在南京成立,专卖空调。在成立后的第3个年头,南京八大国有商场联手封杀苏宁,但它最终赢得了这场“空调大战”。紧接着苏宁空调销量猛增。1994年,为避免售后服务拖后腿,苏宁建立了一个基于DOS下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记录送货、安装和维修信息。两年之后,它又开设了销售与财务联网开票系统,并先后建立起商场、物流配送、仓库、售后服务中心等局域网络。

  1999年,苏宁开始向综合家电卖场转型。2000年,苏宁一方面抛出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开设1500家连锁店的规划,一方面着眼于ERP系统的上线。不过,最初的系统受到苏宁局域网网速的限制,无法运行。直到在武汉金力软件的帮助下,第一套ERP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把采购、销售、财务、物流、售后服务和客户关系进行集中管理。在数据管理平台之外,苏宁按照总部、大区、子公司三级架构搭建起集音视频功能于一体的通信管理平台。

  严格地说,金力软件提供的ERP系统只能对各单店的运营做集中管理,而且功能匹配。由于运营数据分散在各子公司,总部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这对于企业制定决策和管理是一种隐患。由于之前搭建的平台已经不能再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苏宁只能变被动为主动,启动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部署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提供的ERP系统。

  学以致用

  在多个场合,苏宁创始人张近东都直言不讳地说过他的梦想——把苏宁打造成中国的沃尔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后台配套的信息支撑和人力资源等信息至关重要。

  在沃尔玛的信息系统里,相关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到当天的销售情况、信用卡入账的总金额,以及任何区域、任何门店、任何商品的销量。此外,沃尔玛完善的供应链系统连接着上万个供货商与合作伙伴,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行管理上架商品,使得沃尔玛能做到产品进价比市场低10%。

  有了同行的参照,苏宁2006年与IBM结缘。继投入8000万部署新的ERP系统后,苏宁又在2007年6月与IBM携手启动“蓝深计划”,投资3亿元,从ERP系统优化、数据挖掘分析、企业SOA平台建设、财务组织优化、人力资源培训、会员服务、仓储配送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力,全面整合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

  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由此带来的竞争优势也不断显现。首先体现在成本方面。以无纸化办公为例,2005年苏宁仅此一项的成本是1200万元,比2006年节约了至少80%。一系列信息化改造也使苏宁的物流模式发生了变化。过去,苏宁的一个子公司对应一个仓库,每个仓库对所有商品进行备货,经常导致库存积压、占用资金;而且由于各子公司IT平台不集成,仓库间货物流通手续繁琐、耗时长。现在,苏宁用相当于原来1/4的物流人员就实现了进出货差错率几乎为零,库存周转率则提高了60%,资金占用率降了40%以上。

  在供应链管理上,苏宁已经实现了与多家供应商的IT系统对接。这一方面简化了苏宁与供应商之间的下单、收发货、结算等流程,另一方面通过有偿向供应商提供产品库存和销量等数据,苏宁还找到了一个增收途径。

  志在四方

  2010年适值苏宁20周年庆,在营销变革的背景下使得连锁经营驶入快车道,开店数量也是“水涨船高”, 截止到上周末,苏宁在内地、香港和日本的总店数已经达到1283家(香港23家、东京8家)。尤其是在12月,其全月开业店面将达到100家,将再次打破原本由苏宁保持的家电连锁单月开店纪录,打造家电连锁行业的“苏宁月”。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尤其是上市后对内部管理要求提高,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成为苏宁领导团队思考最多的问题。

  孙为民曾坦言:“苏宁未来的发展规模还要成倍增长。但我们强烈感受到,即使门店比现在略有增加,也会带来服务和管理的难度。”现在,苏宁似乎找到了化解扩张与管理之间矛盾的方法,那就是搞清楚轻重之道。

  关于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孙为民概括为:把企业该重的做得更重,该轻的做得更轻。重的部分是指店面和物流,做得更重的意思是继续加大店面建设方面的投入,同时在物流基地的数量、面积和配套设施上不断改进;轻的部分则是指管理,做得更轻的意思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包括供应链、顾客、销售等,使企业更易于管理。

 

0
相关文章